解读新农合
我国加大在民族地区推进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力度
新华社记者从4月底召开的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第二十一次全体会议上获悉,卫生部将加大在民族地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并将在2008年基本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国家民委副主任杨传堂指出,卫生部将着力加大人口较少民族的村卫生室的建设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面解决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村卫生室建设问题。同时,通过对全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缓解农牧民特别是民族地区农牧民就医难问题。 (来源:新华社)
卫生部:
农村合作医疗明年实现全覆盖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了一个原则,就是为民是目的,利民是核心,便民是关键。”3月10日,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案组举行的提案办理情况通报会后,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述。
陈啸宏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便民性就是让农民在就诊的医疗机构现场结算医疗费用,方便农民报销。医疗机构要把费用垫付上,经办机构再审核、结算。不能因为几十块钱,让老百姓反复跑几趟。对于不符合用药的医疗行为,医疗机构要承担相关责任。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有1451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农合试点,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50.7%。有4.1亿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7.2%,参合率达80.7%。2006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筹资213.6亿元,医疗基金支出155.8亿元。农民医疗负担有所减轻,因病致贫有所缓解,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
陈啸宏同时透露,计划到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体农村居民。在推进进程中,还将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增强保障能力。(来源:新华社)
“新农合”让农民真正得实惠
——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在全国逐步推广至今,农民的切身感受如何?近日,记者在四川省部分县市进行了采访调查,听到了农民对这项制度的欢迎,也强烈地意识到,监督管理措施是否落到实处,将成为这一制度是否成功的关键。
特别管用的“新农合”
4月20日,在四川省绵竹市新市镇卫生院的住院病房,记者见到了因患胆结石动手术的刘常珍老人,这次她前前后后共花了1500元。按照新农合的有关规定,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起付线是50元,报销比例是50%,也就是说,老人这次能报销725元。这对多年来全部自掏腰包看病的老人来说,着实是件开心事。
同一天,在新市镇花园村,村民邓华英也给记者说起了新农合的好处:“我患有肺心病,住过好多次院,如果没有新农合,估计我们这个家早就撑不住了。就说最近一次住院吧,花了1600元,但新农合就给报了800元,减轻了我们一半的负担呢。”花园村村委会主任邓光发告诉记者,全村共有578户、1538人,由于亲身感受到了新农合的好处,除了一户外出打工的以外,今年全村都参加了新农合。
4月21日上午,在绵竹市人民医院一楼大厅的“新农合报销窗口”,农民赖万清的女婿李天福正在给老丈人办理报销手续,因脑血管病16号住院的赖万清此次花了1619元,扣掉272元的自费部分和400元的起付线,剩下的部分按规定能报销30%。“已经帮我们核完了,这次能报284元,而且马上就能拿到手。”李天福乐呵呵地说。
绵竹市卫生局局长陈善勇告诉记者,目前参合农民出院时凭合作医疗卡、户口簿或身份证就能直接得到补偿,特别方便。据介绍,2005年11月,绵竹市被省里确定为第三批新农合试点市,今年参合农民38.1万,参合率达96.31%。截止到2006年12月底,绵竹共有14.67万人享受了合作医疗补偿,共计1072.28万元,参合农民最高享受补偿已达6万元。
严格监管:“新农合”成败的关键
“严格监督管理是新农合成败的关键。”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话。
在绵竹市人民医院采访,记者看到了该院几位大夫写的几份特别的检讨书。院长金鸿告诉记者,根据医院对新农合用药的规定,必须严格按照《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试行)》选择治疗有效、价廉、毒副作用少的药物;特殊用药则必须根据病情,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三级医师查房后确定,履行告知义务,说明费用自理,并经患者或委托人签字同意后才能使用。而在新农合实施之初,由于个别大夫对有关规定不熟悉和责任心不强,盲目用药,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对这种违规行为,相关主管大夫就必须写出书面检讨,违规用药、检查所发生的费用,由主管大夫支付,并按所发生的违规费用的金额,扣罚两倍的奖金。“这一制度现在已经形成每月定期的专项督查制度,去年到现在,已经处罚了100多人次。”
在绵竹市人民医院,一种被称为“四合理”的管理措施最早在这里实行,并随之推广到全市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即“合理检查、合理诊断、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据陈善勇介绍,目前,绵竹市40家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结合新农合用药目录和诊疗目录,都有“四合理”的实施方案,如果使用用药目录以外的药物必须经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同意,否则费用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
记者了解到,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绵竹市目前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监管体系。绵竹市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主任赵芳给记者举例说,市里成立的合作医疗专家指导组每月抽调5-7名专家对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药费用1000元以上的病例采用“双盲法”进行审查,审查是否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审查其诊疗过程中超目录范围用药是否经患者或家属同意;经审核,属合理的费用按时全额给付,对不合理的,当月扣减,并由定点医疗机构自己承担。
“新农合是政府实施的民心、德政工程,绝不能把新农合当成一块蛋糕,定点医院仅仅是来分享蛋糕的;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农民眼里,都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金鸿院长的话发人深省。
不能忘了“新农合”制度的设计初衷
绵竹市卫生局局长陈善勇说:“设计新农合制度的初衷,是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考量是否达到最初的设计目标,也只能以此为标准,绝不能忘了新农合制度的初衷。”
赵芳给记者提供的一组数据也许能说明这个问题。2006年度,绵竹市参合农民就诊的常见病单病种费用下降了14%-43%,最多为800元。门诊和住院人次比2005年同期增长20%,而全市门诊、住院总费用同期仅增长1%。在乡镇卫生院,平均住院费用从2005年的1090元降至2006年的680元,参合农民平均住院费用在比以前减少的基础上又得到了合作医疗的补偿。
“应该说,新农合制度的设计目标,在绵竹等地已经初步显现。”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说。而四川省卫生厅农村卫生管理处处长马步钢告诉记者的一个例子也颇能说明问题:2003年开始试点的都江堰市在收缴农民个人参合款时,第一年耗时3个月,2004年减少为一个半月,而2005年仅仅用了20多天就顺利完成。
谈到新农合面临的问题,沈骥坦言道:一是目前保障水平仍然偏低,农民一旦得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不断出现。有关专家认为,如果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民个人的年筹资额达到100元(目前是50元),新农合的作用将更明显。
“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成农民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民利民事业,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沈骥说道。(来源:光明日报)
新农合医疗:
监管力度决定成败
在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曾发挥过不可低估的作用,世卫组织称赞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范例”。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一制度历经曲折,有人概括为“春办秋黄”、“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
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试点。新农合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政府投入为主,而且直接把钱投给“需方”——参合农民。其基本模式是:中央拿20元,地方拿20元,农民自己拿10元。由政府出钱为农民建立医疗保障,这在我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1451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为5.08亿人,4.1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0.7%。参合农民就诊率和住院率均明显提高,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拥护。2006年,全国共补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2.72亿人次,补偿资金支出合计为155.81亿元。新农合为农民撑起了健康“保护伞”,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有所缓解。
为民利民便民 农民利益放在首位
去年秋天,57岁的河南郑州市金水区姚桥乡任庄村村民王军叶开着“小奔马”,往返田间地头拉玉米。由于装的玉米太多,小三轮突然失去平衡,一下子翻倒在地头。看着老王的惨状,家人吓呆了,还是邻居拨打了120电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