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临床路径是应用循证医学证据,综合多学科、多专业主要临床干预措施所形成的“疾病医疗服务计划标准”,是医院管理深入到病种管理的体现,主要功能是规范医疗行为、增强治疗行为和时间计划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控制不合理治疗费用,具有很强的技术指导性。它既包含了循证医学和“以病人为中心”等现代医疗质量管理理念,也具有重要的卫生经济学意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于促进医疗服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和谐医患关系,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临床路径管理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至今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都已经应用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路径,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临床路径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国,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地部分医院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在总结国内医院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我部于2009年正式启动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要意义
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要任务之一,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于促进医疗服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引导医院做好“三个转变”、“三个提高”,推进付费方式改革,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继医院评审、“以病人为中心”医院改革之后第三次医院管理的新发展。
第一,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抓手。一是在充分尊重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增强诊疗行为的时间计划性,对临床诊疗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指导性,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二是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引导医院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促进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提倡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氛围下,保证了预期的医疗效果。三是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可操作性,针对临床路径各关键环节进行有的放矢的质量控制,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四是促进了医患沟通,临床路径使得疾病的整个诊疗过程更加公开、透明,病人及家属能够了解治疗的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促进了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医患信任,缓解医患矛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为支付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是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按项目付费的价格形成机制,使得医务劳动的技术价值难以体现。这种后付费支付方式难以有效的引导医院和医务人员主动控制费用,既浪费卫生资源,也不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按项目付费制度和以药补医结合在一起,也诱导了大处方、过度检查的出现。支付制度改革作为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抓手,将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为支付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一是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是进行医疗成本核算,测定单病种费用标准的基础。临床路径将医护工作、检查检验项目进行了时间安排,将每一天的诊疗步骤进行了细化。医院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对每一个病种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成本核算,明确各疾病单病种诊疗费用底数。只有摸清了成本,在引入价格谈判机制的时候,医院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二是临床路径管理是开展单病种付费的基础,有利于引导医院主动控制医疗成本。实施单病种付费,将后付费制转变为预付费制,医院的盈余直接与诊疗成本相挂钩,医院只有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主动控制诊疗成本,才能增加盈余。这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处方”问题。三是临床路径管理有利于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使用适宜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更加规范,有利于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在医保经费成为我国医院财政补助的主要方式的背景下,付费方式一旦转变,将使医院的经济基础发生结构性改变。归根结底,临床路径这项工作我们是在为自己做,做好这项工作对我们自己有利。
第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是引导医院做好“三个转变”、“三个提高”的重要手段。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医院搭建起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平台。有利于引导医院由粗放式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由重视外延式追求利润向加强内涵式控制成本的发展方式转变,由单体机构扩张向集团化、分工协作的发展方向转变。通过开展临床路径,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和薪酬制度,增加医院收益中用于人力资本、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科建设的投入比例,有利于实现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的目标。
二、已开展工作情况
(一)制定部分病种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的制定有严格的程序,严格按照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一是科学选定病种。选择各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流程较为明确的疾病作为重点病种,制定临床路径。二是注重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我部委托北京大学医学部等11个单位,组织临床专家按照循证医学证据、最新的指南和规范等,起草各病种临床路径初稿。三是充分结合我国医疗实际。各病种临床路径文件均经过全国征求意见,符合我国医疗实际。四是充分发挥专家技术指导作用。我部成立了临床路径技术审核委员会,对各病种临床路径进行审核把关。2009年3月至2011年底,我司共制定下发22个专业33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二)组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2009年,我部在23个省份110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稳步推进工作。
三、取得的成效
对各地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平均住院日下降,医疗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得到保障;医疗费用趋于下降,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在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不合理费用的有益作用日益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