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获得积分
资料库会员登录
搜索: [高级搜索]
下载首页 | 资源分类 | 下载排行
您的位置: 首页 > 细分领域系统 > 临床路径
 
分类导航
 远程医疗 远程会诊 (72个)
 门诊排队分诊 侯诊 自助查询 (69个)
 门诊挂号 预约挂号 (76个)
 无线医疗 移动临床信息系统 物联网 (226个)
 门诊收费 住院收费相关 (43个)
 药库药房相关 (104个)
 医生、护士工作站 NIS (120个)
 手术麻醉相关 (67个)
 科教病案相关 (4个)
 物资 设备 后勤 材料 供应室管理相关 (90个)
 财务管理 HRP 绩效考核 成本核算 相关 (99个)
 疾病控制 卫生监督 CDC 公共卫生 (55个)
 血液 血库相关系统 (23个)
 医技相关 (24个)
 医院网站、OA、医政管理、客户关系管理 HCRM (127个)
 住院相关 (32个)
 病案相关 (46个)
 临床信息系统 (34个)
 体检 健康管理相关 (91个)
 合理用药系统 (43个)
 病理系统 (10个)
 心电系统 (18个)
 超声系统 (9个)
 漏费控制 (14个)
 临床路径 (100个)
 物流及供应链 (9个)
 感染控制系统 (22个)
 院长查询 (10个)
 妇幼相关系统 (37个)
 注射室输液相关系统 (19个)
 平台系统 (10个)
 CIS及ICU相关系统 (18个)
 中医信息化 (10个)
 民营医疗信息化 (2个)
 HIS (85个)
 LIS (160个)
 数据挖掘 BI 数据仓库 决策支持 (99个)
下载排行
·卫生部临床路径合集
·卫生部下发的112个病种临床路
·卫生部临床路径2010版
·嘉和美康临床路径系统介绍
·力融临床路径信息系统
·临床路径电子化软件开发新方
·中联临床路径培训
·关于临床路径的研究——陈浩
·计算机技术在临床路径管理中
·凯歌临床路径产品介绍
最新资源
·IBM_CHAS_CP操作文档 1.0
·信息化在临床路径中的作用
·临床路径在临床信息系统中的
·基于数据挖掘的临床路径抽取
·消化系统-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行腹腔
·泌尿外科-临床路径
·肾内科-临床路径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
·植入产品流程介绍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资源大小:10.60 KB 资源类型:文档
下载积分: 0
更多
-->
下载统计:总下载:99,本月下载:1,本周下载:1,今日下载:1
发表评论 错误报告 加入收藏夹
资源介绍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临床路径是应用循证医学证据,综合多学科、多专业主要临床干预措施所形成的“疾病医疗服务计划标准”,是医院管理深入到病种管理的体现,主要功能是规范医疗行为、增强治疗行为和时间计划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控制不合理治疗费用,具有很强的技术指导性。它既包含了循证医学和“以病人为中心”等现代医疗质量管理理念,也具有重要的卫生经济学意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于促进医疗服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和谐医患关系,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临床路径管理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至今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都已经应用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路径,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临床路径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国,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地部分医院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在总结国内医院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我部于2009年正式启动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要意义
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要任务之一,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于促进医疗服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引导医院做好“三个转变”、“三个提高”,推进付费方式改革,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继医院评审、“以病人为中心”医院改革之后第三次医院管理的新发展。
第一,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抓手。一是在充分尊重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增强诊疗行为的时间计划性,对临床诊疗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指导性,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二是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引导医院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促进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提倡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氛围下,保证了预期的医疗效果。三是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可操作性,针对临床路径各关键环节进行有的放矢的质量控制,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四是促进了医患沟通,临床路径使得疾病的整个诊疗过程更加公开、透明,病人及家属能够了解治疗的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促进了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医患信任,缓解医患矛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为支付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是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按项目付费的价格形成机制,使得医务劳动的技术价值难以体现。这种后付费支付方式难以有效的引导医院和医务人员主动控制费用,既浪费卫生资源,也不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按项目付费制度和以药补医结合在一起,也诱导了大处方、过度检查的出现。支付制度改革作为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抓手,将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为支付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一是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是进行医疗成本核算,测定单病种费用标准的基础。临床路径将医护工作、检查检验项目进行了时间安排,将每一天的诊疗步骤进行了细化。医院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对每一个病种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成本核算,明确各疾病单病种诊疗费用底数。只有摸清了成本,在引入价格谈判机制的时候,医院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二是临床路径管理是开展单病种付费的基础,有利于引导医院主动控制医疗成本。实施单病种付费,将后付费制转变为预付费制,医院的盈余直接与诊疗成本相挂钩,医院只有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主动控制诊疗成本,才能增加盈余。这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处方”问题。三是临床路径管理有利于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使用适宜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更加规范,有利于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在医保经费成为我国医院财政补助的主要方式的背景下,付费方式一旦转变,将使医院的经济基础发生结构性改变。归根结底,临床路径这项工作我们是在为自己做,做好这项工作对我们自己有利。
第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是引导医院做好“三个转变”、“三个提高”的重要手段。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医院搭建起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平台。有利于引导医院由粗放式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由重视外延式追求利润向加强内涵式控制成本的发展方式转变,由单体机构扩张向集团化、分工协作的发展方向转变。通过开展临床路径,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和薪酬制度,增加医院收益中用于人力资本、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科建设的投入比例,有利于实现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的目标。
二、已开展工作情况
(一)制定部分病种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的制定有严格的程序,严格按照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一是科学选定病种。选择各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流程较为明确的疾病作为重点病种,制定临床路径。二是注重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我部委托北京大学医学部等11个单位,组织临床专家按照循证医学证据、最新的指南和规范等,起草各病种临床路径初稿。三是充分结合我国医疗实际。各病种临床路径文件均经过全国征求意见,符合我国医疗实际。四是充分发挥专家技术指导作用。我部成立了临床路径技术审核委员会,对各病种临床路径进行审核把关。2009年3月至2011年底,我司共制定下发22个专业33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二)组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2009年,我部在23个省份110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稳步推进工作。
三、取得的成效
对各地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平均住院日下降,医疗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得到保障;医疗费用趋于下降,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在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不合理费用的有益作用日益体现。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按字母检索

下载须知:
大部份资源无需注册即可下载
需要积分的资源要在会员中心注册会员并用 积分体系中提示的方法赚取积分才能下载。

免责声明:
所有资源只能用于参考学习,不能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