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管理制度和流程目录
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连续性 4
病人得到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4
病人得到医疗服务途径 4
各专业病种收治范围管理制度 4
住院病区各专业病种收治范围 4
医疗服务范围 4
医疗服务管理规程 4
医疗运输服务管理规程 4
病人转运规程 4
病人转运流程 4
危重病人转运规程 4
转科及转院制度 4
出入院工作规程 4
病人入院工作流程 4
入院规程 4
病人评估管理规程 4
病人评估工作流程图 4
病人评估项目一览表 4
特殊人群评估表 4
营养评估规程 4
营养评估流程 4
住院患者膳食管理制度与流程 4
医疗保险管理制度与流程 4
传染病、肿瘤和职业病管理制度与流程 4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4
高风险病人医疗服务规程 4
高风险病人医疗服务流程 4
临终关怀管理制度 4
病人临终关怀流程 4
生命支持治疗流程 4
终止治疗、放弃抢救工作流程 4
死亡患者管理制度与流程 4
约束具使用管理制度 4
非儿科对新生儿及儿童患者服务制度 4
老年患者管理制度与流程 4
昏迷患者管理制度与流程 4
昏迷病人医疗护理流程 4
患者身份确认 4
自杀、其他行为紊乱患者管理制度与流程 4
虚弱老人、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相应的服务 4
坠床和跌倒预防管理制度 4
患者安全护理及管理规程 4
转诊记录单 4
患者跌倒风险管理 4
病人跌倒后处理流程 4
住院病人跌倒风险因子评估及预防措施记录单 4
保护性医疗制度 4
维护病人和家属权利工作制度 4
患者知情同意操作规程 4
知情同意书清单 4
病人和家属投诉受理规程 4
医疗投诉处理流程 4
患者拒绝治疗制度与流程 4
患者私人财物的保管制度与流程 4
患者人身安全防护制度与流程 4
患者抱怨应对制度与流程 4
患者冲突解决方法制度 4
与语言障碍、听说功能受损患者的交流管理制度与流程 4
满足患者精神需求的服务制度与流程 4
健康教育制度 4
会诊制度 4
全院会诊制度流程 4
院外专家会诊制度 4
院外专家会诊流程 4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4
三级医师查房流程 4
医嘱制度 4
口头医嘱单 4
病例讨论制度 4
值班、交接班制度 4
新技术/项目准入制度 4
查对制度与流程 4
病例讨论制度 4
分级护理制度 4
病历书写规程 4
病历书写规程 4
住院病历环节质量与时限基本要求制度与流程 4
病历的查阅、借调和复印制度与流程 4
质量改进与病人安全管理规程 4
质量改进与病人安全委员会职责 4
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优先级设置规程 4
医疗质量同行评价制度 4
医院不良事件及高风险事件处理规程 4
高风险事件行动计划表 4
传染病病人管理规程 4
门诊部管理规程 4
门诊医疗服务工作规程 4
门诊医生工作流程 4
急诊科管理规程 4
急诊就诊流程 4
急诊病人的医疗服务流程 4
急诊科病人分类及处理规程 4
急诊科分诊护士分诊工作流程 4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规程 4
门、急诊病人住院流程 4
门、急诊病人住院部留观工作流程 4
心肺复苏抢救管理规程 4
人工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4
血液透析管理制度 4
ICU病人转入转出制度 4
ICU转入转出工作流程 4
昏迷病人医疗护理规程 4
麻醉科管理规程 4
疼痛控制管理规程 4
手术管理规程 4
病区管理制度 4
住院病人诊疗规程 4
住院病人诊疗流程 4
患者离院、失踪管理制度 4
住院病人临时离院工作流程 4
影像放射科管理规程 4
门诊影像检查及报告时间表 4
影像放射科质量控制流程 4
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4
药学部管理规程 4
药品管理规程 4
药品质量管理规程 4
药品监控规程 4
处方管理制度 4
《医院药品目录》修订流程 4
临床药师工作制度与流程 4
患者出院带药制度 4
门、急诊西药处方调配规程 4
住院病人药品调配规程 4
抗感染药品使用管理规程 4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4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4
氯化钾的使用管理制度与流程 4
冰箱药品管理制度 4
病人自带药品使用规程 4
抢救车使用及管理制度 4
小药柜管理制度 4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制度与流程 4
检验科管理规程 4
检查超异常结果报告制度与流程制度与流程 4
检验科预警值 4
检查结果报告时间制度与流程 4
检验标本管理制度与流程 4
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4
检验报告单管理流程 4
检验科外部检验结果质控流程 4
检验项目检测及报告发放时间表(血标本) 4
检验质量控制流程 4
检验科差错处理流程 4
病理标本管理制度与流程 4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4
血液及血制品保管制度 4
血液及血制品发放规程 4
临床用血工作流程 4
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连续性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病人就诊、住院、会诊、转诊、出院、随诊全过程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医护质量,以满足病人需求。
本规程是对病人从门诊就诊到入院、住院、会诊、转诊、出院的全程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定。涉及的科室多、范围广,全体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2 政策
医院将服务的内容、工作时间、如何取得恰当的医疗服务等信息提供给服务对象,为规范服务流程和工作内容进行系统的说明。
3 标准/流程
3. 1得到医疗服务的途径
急诊服务从院前急救开始,门诊服务从病人到达,与医护人员接触时开始。活动的全过程均伴随着对病人的评估与筛查,并随时判断病人的需求是否与医院的所提供的医疗资源相匹配。医院将所能提供的疾病诊治专科、检查、化验项目、病人就诊程序、工作时间、医院服务范围以及资源,以广告及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宣传,并为适合本院服务范围的患者提供必要的服务。
3.1.1门诊开诊时间为8 : oo~12 : 00、13 :30~17 : 00,周一至周日全天开诊。急诊实行24小时接诊制。医院将部门的服务时间、服务范围及得到相关检查结果所需要的时间、得到医疗服务的途径等信息公之于众,向公众和转诊机构提供服务质量的信息。咨询台护士询问病人基本需求后,指引病人到登记处进行登记。初诊病人须填写病人基本情况,登记员将资料输入电脑,制作“就诊卡”(就诊卡终生使用)。
3. 1.2对就诊需求一时难以界定的初诊病人?全科?
3.1. 3复诊病人或已明确所患专科疾病的初诊病人,由导诊护士直接指引到专科门诊所在的楼层,该楼层分诊护士接待病人,介绍出诊医生情况,安排病人按序等候就诊。
3.1. 4急诊科按照《急诊科工作制度》、《急诊科管理规程》、《急诊科病人分类及处理规程》、《急诊院前抢救管理制度》、《急诊留观病人处理规程》执行,急诊分诊护士接到社区急救电话或120/999急救中心电话,白天?分钟,晚上?分钟内出诊。
3. 1. 5需优先诊疗的服务对象的衡量标准: 危重病人、外伤病人、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久病体弱者、疼痛病人和门诊提前预约挂号的病人,应优先安排病人的诊疗、检查、取药和治疗、缴费。
3. 1. 6门诊医生在诊疗病人时,应以体格检查、临床检验或影像诊断结果对病人进行评估和筛查,以帮助了解病人当前所需服务的类型,根据预防、缓解、治疗和康复的医疗需求,确定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
3.1. 7遇有疑难疾病或三次未确诊者,应及时请示上级医生或邀请会诊。病情较重或符合“入院标准”和“转诊标准”者按《病人出入院工作规程》和《转科及转院制度》办理。
3.1. 8医生针对病情建议病人入院(留观)治疗时,应告知病人及家属入院检查、治疗(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治疗的预期效果、住院的大致时间(天数)、所需的大约医疗费用、住院首次押金等情况。在病人得到充分的信息决定后,医生开出相应医嘱。医生对收入院的病人要确认医院的技术、设备及人员等条件能够满足其医疗需求。
3. 1. 9医院或科室病床设施不够时应视情况对病人做相应的处理: 病情需要立即入院治疗但科室无空床时,???(床位协调中心)可暂时安排入住其他有空床的科室或在需入住的科室内加床; 病情需进一步检查、择期手术治疗的病人可暂行门诊治疗或安排回家等候,待医院有空床后再行通知住院; 急诊病入暂时不能入院,如果病情允许可先在留观室观察处理;如果是医院短期无法解决病人的住院问题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病人转院治疗。
3. 1. 10对老年人、有残疾、说多种语言或方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存在其他障碍会影响其接受医疗服务的病人,参照《维护病人和家属权利工作规划》提供医疗服务。与病人交流尽量采用病人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常用语言有普通话、英语。对有地方方言障碍的病人,可请家属或能与其交流的医院工作人员、翻译人员代为翻译。对于无法通过语言交流的病人,可通过书写交流或应用易懂的肢体语言与其沟通。通常情况下不要让小孩充当信息传递者。当非家庭成员充当信息传递者时,要知道病人沟通和理解的障碍。对老幼病残或手脚不方便的病人应搀扶或轮椅护送,必要时协助挂号,就诊检查、取药、治疗等.
3.1. 11病人入院、转科或转院前,需进行与病史和体检发现所提示的有助于诊断的常规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未出来之前,病人不应入院、转科或转院。但对于急诊或危重病人,其诊断性检查可在入院之后随之进行。门诊、急诊的普通病人,接诊医生根据病人需求情况安排相应的影像学、化验、功能等方面的检查,并填写相关检查申请单,护士负责引导病人交费,将病人留取的检验标本通过物流传送到检验科,检验科进行相应检查后,应及时将结果报告打印,负责人签名并记录,报告单立即转给门诊有关医生; 影像及功能检查由导诊护士引导到各诊断部门进行检查。医生根据病人检查结果决定病人治疗方案,或安排病人住院进一步治疗,或转去合适的医院接受治疗,或请求多科会诊以明确病人诊断。门诊、急诊的普通病人医生根据病人情况做初步检查且结果回报后,安排病人入院、转科或转院。
3. 1. 12医院组织有ICU医生参与制定“转入和转出ICU判断标准、并有计划地培训临床医护人员掌握、实施上述判断标准。需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病人,遵照《ICU病人转入转出制度》执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