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背景
1、国内外研究开发情况概述
在发达国家,通常已经建立和发展了成熟的社区医疗模式,并且医院信息系统发展也比较成熟。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通过集成平台来支持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信息交换与共享最终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已经成为医疗信息化的新热点。
英国投资62亿英镑建立全国的医疗信息整合系统。国家信息化项目形成了一个基于信息交流和标准化的架构体系,其基础架构以病人为中心,包括的项目有:择医和预约、电子处方服务、图像存档及通信系统、全国范围内家庭医师间的病历转诊和全国范围内的电子邮件系统网络等。同时,所有的服务项目由国家医疗服务控制中心进行监管。
荷兰国家医疗福利部建立国家数据共享中心,通过集成平台建立全国的医疗数据交换中心,支持各医疗机构之间安全快速地交换病人信息,形成覆盖全体国民的健康档案。医护人员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地访问到病人的完整信息。该项目从2002年开始酝酿,2006年已建成。
集成平台的所提供的服务包括:
安全控制:对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人员进行鉴别和访问控制
登录记录:对各类信息的访问历史进行追踪记录,谁,什么时间访问了什
么类型的数据。
病人主索引管理:将电子病历系统同患者身份相匹配。
数据授权管理:只有病人本人授权医疗机构才能访问其医疗记录。
在美国,布什总统在2004年时提出到2014年要让大多数美国人享受电子卫生记录。全美最成功的区域医疗信息机构位于印第安纳州,在这里超过70%的公立医院和医生使用一套统一的医疗卫生数据交换系统。数据交换采用集中式管理的联合模型来进行数据访问,实验室、医院和药房的信息都先复制到一个中心数据库里,数据提供者使用专门定制开发的软件进行访问权限的设置。该系统目前可以为使用者提供病人信息的统一视图。
在香港,医院管理局充分发挥了资源整合的优势,统一组织力量开发医院信息系统。 香港医管局将整个工程分成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进行网络和基础数据库建设。第一期工程从1995年到2001年,重点建设医生工作站,处理临床用药、诊疗信息和病人部分临床记录。第二期工程从2002年到2004年,主要是建设初步的电子病历系统,包括病人医嘱信息处理、病人检查/检验信息处理等临床常用功能,并集成了用药咨询系统和临床数据分析系统。第三期工程目前正在规划中,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完整的、带有决策支持功能的电子病历系统。医管局已开发并完成了以网络为基础,为香港市民而设的终生病历记录,包括文字、数字、多媒体及数码放射影像数据。现在,使用该终生病历记录的医疗机构范围除了医管局管辖内的162所医疗机构外,已经扩展至医管局以外的医疗服务机构。当病人的病历记录进入共享机制中时,需要和医院签署一份协议,同意医疗机构间可以共享他的病历。同时,通过整合医院内部各种信息系统的方案,医生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来支持他们对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出院后的后续服务。在这套整合方案中,采用了病人总索引的方法来优化流程,即以病人的香港身份证号作为辨认病人和联系各诊疗记录的惟一号。目前,香港病人总索引共存有800万条病人记录,被应用于各医院及门诊的入院/出院及预约服务。
在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但社区医疗的信息化支持还比较薄弱,而且产品对业务支持的全面性以及灵活性都比较差,无法适应社区业务的真正要求。区域医疗平台更是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市场迫切需要成熟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国内许多城市在在逐步开始进行区域医疗协同的探索,其中上海和北京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上海正在为努力全体市民建立一份电子健康档案,病人的各种化验结果、历史医疗记录等信息,将通过电子邮件及时送出。为实现这一目标,目前上海市有部分市区开展了居民电子病历的集成。在闵行区,居民只要在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看过病,或者接受过任何一位社区医生的上门随访,其电子健康档案就会即刻被刷新。健康信息在区域内实现全覆盖后,临床医生和社区医生对患者的干预不再重复,他们可以综合运用居民的历史健康数据,进行更为有效、更为客观的疾病干预。浦东新区日前也已经开始建立统一的信息库,将病历资源在区域内30多家医院实现院院相通。目前,浦东高桥地区的四个医院已实现联动,争取在五年内为区内社保人员建立电子健康记录。上海各个区县所进行的尝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如何让不同领域的信息实现共享,还依然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北京东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为社区居民建立了电子档案,辖区内患者的身份信息和诊疗信息、社区全科医生开出的电子处方等,中心都能够实时调阅查看,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然而,社区医生仍然没改变传统的转诊模式,他们要靠打电话同区域内的三级医院联系病人转诊,病人的检验、检查结果也无法传回社区保存,横亘在两级医疗机构面前的,依然是不能真正共享信息。
2、研究开发工作的目的、范围和意义
(1)本课题开发工作的目的和范围
目的:
为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提供以病人为中心,具有丰富临床功能、知识驱动的业务支持系统。
在试点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医疗机构、医院、体检中心、血库、零售药房、药品和医疗器材经销商、银行、医保中心等。)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支持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流程整合。为实现城市性、地区性甚至全国性医疗协同提供技术平台和参考模式。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使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实现关键突破。
范围:
1) 开发区域医疗协同数据交换平台
在医疗卫生服务链上有众多与医疗和健康服务相关的机构,包括:各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药品及器材经销商、药店、医保中心、商业保险、医疗卫生管理机构等等。这些机构都从各自业务分工的角度为居民提供健康相关的服务,但目前这些服务大都处在条块分离状态,无法形成整合的服务流程,因此整体服务效率和质量都无法令人满意。这些机构虽然大都已经建立了信息系统,但由于各系统间无法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自然也就无法通过目前这些信息系统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流程的效率,因此建立区域医疗协同数据交换平台是实现区域医疗协同服务的当务之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