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卫生局卫生信息系统软件投标文件-技术部分

获得积分
资料库会员登录
搜索: [高级搜索]
下载首页 | 资源分类 | 下载排行
您的位置: 首页 > 区域卫生信息化 > 区域信息化方案
 
分类导航
下载排行
最新资源
太仓市卫生局卫生信息系统软件投标文件-技术部分
资源大小:5.71 MB 资源类型:文档
下载积分: 80
更多
-->
下载统计:总下载:0,本月下载:0,本周下载:0,今日下载:0
发表评论 错误报告 加入收藏夹
资源介绍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
1.1        新医改对信息化的要求        1
1.1.1        卫生信息系统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1
1.1.2        信息化建设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工程        2
1.2        太仓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        3
1.3        太仓市卫生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3
1.4        太仓市卫生数字化的必要性        4
1.4.1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实现“不得病、少得病”        5
1.4.2        提高医疗卫生业务质量和效率的需要        5
1.4.3        统一和规范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的需要        6
1.4.4        提高卫生行政监督管理能力的需要        6
1.4.5        区域内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6
1.4.6        提高卫生决策和应急指挥能力的需要        7
1.4.7        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        7
1.5        规范性引用文件        7
第二章        需求分析        9
2.1        用户分析        9
2.1.1        居民个人及家庭        9
2.1.2        企事业单位        10
2.1.3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11
2.1.4        公共卫生专业机构        12
2.1.5        卫生行政部门        13
2.1.6        相关部门        14
2.2        医疗服务整合需求        14
2.2.1        电子健康记录EHR共享        14
2.2.2        全市诊疗一卡通        15
2.2.3        区域医疗协作需求        15
2.2.4        医疗卫生互动服务        16
2.3        公共卫生整合需求        16
2.3.1        妇幼保健信息交换        16
2.3.2        疾病预防信息交换        16
2.3.3        公共卫生应急指挥        17
2.4        卫生管理决策需求        17
2.4.1        卫生资金管理制度        17
2.4.2        电子病历管理制度        18
2.4.3        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18
2.4.4        健康保健管理制度        18
2.4.5        提高决策能力需求        18
2.5        医疗卫生机构需求        18
2.5.1        医院        19
2.5.2        医生工作站        19
2.5.3        疾病预防中心        19
2.5.4        妇幼保健所        20
2.5.5        卫生局        20
2.6        平台建设维护需求        20
2.7        本项目建设的关键问题        21
2.7.1        区域“健康一卡通”系统的建立与管理        21
2.7.2        市民健康档案信息模型设计        21
2.7.3        健康档案标准的应用        22
2.7.4        卫生部平台规范的遵循        22
2.7.5        各种异构信息系统的集成        23
2.7.6        系统的可持续性        23
第三章        建设目标与原则        24
3.1        建设目标        24
3.2        建设内容        25
3.3        建设原则        25
3.3.1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25
3.3.2        联合共建、保护投资        26
3.3.3        分步实施、注重效益        26
3.3.4        实用先进、安全可靠        26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27
4.1        总体设计思路        27
4.1.1        以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27
4.1.2        基于MPI 与EHR架构        27
4.1.3        纵横向业务相结合整合        28
4.2        系统架构        28
4.2.1        系统总体架构        28
4.2.2        逻辑架构        29
4.2.3        网络架构        31
4.3        系统业务模型        32
4.4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        33
4.4.1        EHR时序多维空间模型        33
4.4.2        EHR开放式逻辑构件模型        36
4.4.3        EHR可扩展的技术模型        38
4.4.3.1        电子健康档案EHR索引        38
4.4.3.2        电子健康档案EHR摘要        39
4.4.3.3        电子健康档案EHR地址        40
4.4.3.4        电子健康档案EHR实体        40
4.5        区域信息平台基础服务设计        40
4.5.1        区域信息平台注册服务        41
4.5.2        健康档案存储服务        42
4.5.3        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        42
4.5.4        全程健康档案服务        46
4.5.5        健康档案存储服务        51
4.5.6        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        51
4.5.7        全程健康档案服务        55
4.6        系统总体部署        59
4.6.1        总体部署模型        59
4.6.2        系统数据整体部署        61
4.6.3        与苏州市级中心的关系        64
4.7        创新设计        65
4.7.1        基于面向服务的SOA架构的信息集成平台开发,实现社区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65
4.7.2        创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时序多维空间结构模型”的标准化健康档案,解决社区数字化诊疗瓶颈问题        67
4.7.3        采用基于病人信息主索引交换(PIX)机制的EHR整合技术,支持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下的双向转诊        71
4.7.4        医疗业务协同服务创新设计        73
4.7.5        GIS技术在区域医疗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创新        74
4.8        “新医改”思想的体现        74
4.9        安全体系规划        76
4.9.1        安全等级        77
4.9.2        物理安全        78
4.9.3        网络安全        79
4.9.4        系统安全        79
4.9.5        数据安全        79
4.9.6        应用安全        80
4.9.6.1        统一身份认证        81
4.9.6.2        采用PKI加密        82
4.9.6.3        数字签名的应用        82
4.9.7        管理安全        83
4.9.8        安全系统选型        84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        85
5.1        一个中心(数据中心)        85
5.1.1        数据中心数据集        86
5.1.1.1        公共数据的来源        88
5.1.1.2        公共数据的存储        89
5.1.1.3        公共数据的使用        90
5.1.2        数据资源设计        92
5.1.2.1        健康档案数据库模型        92
5.1.2.2        健康档案索引数据库        100
5.1.2.3        注册数据库        101
5.1.2.4        标准数据库        101
5.1.2.5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数据库        102
5.1.3        数据中心标准规范建设        105
5.1.3.1        数据的规范与标准制定        105
5.1.3.2        信息标准管理平台        109
5.1.4        权限管理        110
5.1.5        健康档案浏览器        110
5.1.6        数据中心管理        111
5.2        一大平台(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        112
5.2.1        总体技术要求        113
5.2.2        数据共享模式        114
5.2.2.1        共享数据的访问        114
5.2.2.2        共享数据的管理        115
5.2.2.3        共享数据的更新        115
5.2.3        数据交换模式        116
5.2.3.1        交换数据的访问        116
5.2.3.2        交换数据的管理        116
5.2.3.3        交换数据的更新        116
5.2.4        层次结构        116
5.2.5        功能架构实现        117
5.2.6        消息交换中心        118
5.2.7        数据接口设计        120
5.2.7.1        数据采集        120
5.2.7.2        数据包格式定义        121
5.2.7.3        数据包的封装与解析        122
5.2.7.4        数据导入        123
5.2.8        平台接口服务        123
5.2.8.1        EHR医疗数据标准和服务        123
5.2.8.2        EHR卫生数据标准和服务        123
5.2.8.3        卫生管理数据标准和服务        124
5.2.9        运行监控管理        124
5.2.9.1        用户管理        124
5.2.9.2        权限管理        125
5.2.9.3        主题管理        125
5.2.9.4        节点管理        126
5.2.9.5        密钥管理        126
5.2.9.6        日志审计        126
5.2.9.7        备份与恢复        127
5.2.9.8        系统配置        127
5.3        七大应用系统        127
5.3.1        卫生管理系统        127
5.3.1.1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127
5.3.1.2        “一卡通”管理系统        129
5.3.1.3        医疗服务        130
5.3.1.4        卫生资源统计分析        130
5.3.1.5        绩效考核系统        130
5.3.2        双向转诊系统        133
5.3.3        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134
5.3.3.1        健康档案        135
5.3.3.2        慢病管理        135
5.3.3.3        全科医生工作站        136
5.3.3.4        健康教育        138
5.3.3.5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系统        139
5.3.4        医院信息系统        139
5.3.4.1        电子病历系统        139
5.3.4.2        门诊医生工作站        145
5.3.4.3        住院医生工作站        149
5.3.4.4        护理业务        153
5.3.4.5        财务管理        162
5.3.4.6        辅助诊断与治疗        164
5.3.4.7        药品管理        164
5.3.4.8        行政后勤管理        167
5.3.4.9        档案管理系统        168
5.3.4.10        绩效考核管理子系统        168
5.3.4.11        计划免疫接种        169
5.3.4.12        患者服务系统        170
5.3.4.13        嵌套“双向转诊系统”        170
5.3.5        疾病控制管理业务系统        171
5.3.6        体检系统        172
5.3.6.1        系统总体架构        172
5.3.6.2        系统特点        172
5.3.6.3        系统功能        174
5.3.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174
5.3.7.1        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174
5.3.7.2        数据分析        175
5.3.7.3        总体架构        176
5.3.7.4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178
5.4        项目第三方软件        187
5.4.1        数据库系统Oracle DB 10g        187
5.4.2        中间件        193
第六章        项目实施管理方案和质量保障体系        213
6.1        项目进度计划        213
6.2        项目组织安排        213
6.3        项目阶段划分        216
6.3.1        准备阶段        216
6.3.2        项目启动阶段        216
6.3.3        项目实施阶段        217
6.3.3.1        项目实施阶段(一)        217
6.3.3.2        项目实施阶段(二)        217
6.3.3.3        项目实施阶段(三)        218
6.3.4        实地实施        219
6.3.5        项目验收        220
6.3.6        售后服务        220
6.4        项目管理控制        222
6.4.1        项目交流模型        222
6.4.1.1        内部交流模型        222
6.4.1.2        外部交流模型        222
6.4.2        客户化的生命周期        223
6.4.3        目标/范围阶段        223
6.4.3.1        里程碑达到的条件        223
6.4.3.2        该阶段中各角色的责任        224
6.4.3.3        该阶段内部实施过程        224
6.4.4        设计阶段        225
6.4.4.1        里程碑达到的条件        226
6.4.4.2        该阶段中各角色的责任        226
6.4.4.3        该阶段内部实施过程        227
6.4.5        客户化阶段        229
6.4.5.1        该阶段原则        229
6.4.5.2        里程碑达到的条件        230
6.4.5.3        该阶段中各角色的责任        230
6.4.5.4        该阶段内部实施过程        231
6.4.6        稳定阶段        232
6.4.6.1        该阶段主要任务        232
6.4.6.2        项目组中各角色的责任        232
6.4.6.3        该阶段内部实施过程        233
6.5        问题处理流程        234
6.5.1        需求变更的流程        234
6.5.2        测试流程        235
6.5.2.1        Bug流程        235
6.5.2.2        软件BUG模版的内容        235
6.5.2.3        测试案例编号规则        237
6.6        项目质量控制        237
6.6.1        质量方针        239
6.6.2        软件质量保证        239
6.6.3        软件质量管理控制        240
6.7        项目进度控制        245
6.8        项目风险控制        246
6.8.1        人力资源的风险        246
6.8.2        环境设备的风险        246
6.8.3        用户领导小组变更的风险        246
6.8.4        对需求的风险        247
6.8.5        团队合作风险        247
6.8.6        人员流动的风险        247
6.8.7        目标范围定义的风险        247
6.9        项目测试方案        248
6.9.1        目的和任务        248
6.9.1.4        目的        248
6.9.1.5        任务        248
6.9.2        人员和设备        248
6.9.2.1        人员        248
6.9.2.2        设备        249
6.9.3        测试方法        249
6.9.3.1        静态分析方法        249
6.9.3.2        动态测试方法        250
6.9.4        测试方案        251
6.9.4.1        测试工作流程        251
6.9.4.2        测试步骤        251
6.9.4.3        测试通过准则        253
6.9.4.4        测试文档格式        253
6.10        项目验收方案        257
6.10.1        验收方法步骤        257
6.10.2        系统初步验收        258
6.10.3        系统正式验收        258
6.10.4        验收测试标准        259
6.10.4.1        测试的范围        259
6.10.4.2        验收测试进入条件        260
6.10.4.3        测试通过标准        261
6.11        建设成果        262
第七章        售后服务方案        264
7.1        公司提供免费三年本地化服务时间承诺        264
7.2        新成立的太仓公司承诺(注册资金3000万)        264
7.3        培训计划        264
7.3.1        培训目标        264
7.3.2        培训方式        264
7.3.2.1        项目专题培训        264
7.3.2.2        项目现场培训        265
7.3.3        培训教师安排        265
7.3.4        培训内容与日程        265
7.3.5        培训质量控制        267
7.3.6        培训预期结果        267
7.4        维护方案        267
7.4.1        服务宗旨        267
7.4.2        服务机构        268
7.4.3        服务时间        268
7.4.4        服务范围        269
7.4.5        服务响应        269
7.4.6        首次现场服务        269
7.4.7        例行巡检服务        270
7.4.8        紧急现场服务        270
7.4.9        定期巡检服务        270
7.4.10        现场多级服务        270
7.4.11        技术支持方式        271
7.4.12        技术支持流程        272
7.4.12.1        响应式服务流程        272
7.4.12.2        主动式服务流程        274
7.4.12.3        技术后援服务流程        274
7.5        售中、售后服务承诺        275
7.5.1        培养系统管理员        275
7.5.2        培训操作人员        276
7.5.3        现场支持服务        276
7.5.4        电话咨询及邮件服务        276
7.5.5        网上及远程在线诊断和故障排除        276
7.5.6        重大技术问题处理        277
7.5.7        免费维护期后        277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        新医改对信息化的要求
1.1.1        卫生信息系统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总体目标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健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和生态环境变化等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现阶段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起居出行。信息与能源、材料并称为知识经济结构中的三大资源,信息资源存在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所有领域,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建立和完善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信息资源的传播整合和再创造,是现代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卫生信息化建设将立足于卫生信息系统构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卫生信息资源的联通和共享,以数字化改进传统的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促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从而全面提升医疗卫生体系的绩效,改善全体居民的健康状况。
为了建立起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009)6 号,下简称 《意见》)提出,将“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标志着此轮改革已步入到系统设计、制度联动、讲求机制转变的新阶段。
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新一轮医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局限于医疗服务终端的单机操作,医疗机构电子化的内部管理,或者部分业务、流程信息的电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按字母检索

下载须知:
大部份资源无需注册即可下载
需要积分的资源要在会员中心注册会员并用 积分体系中提示的方法赚取积分才能下载。

免责声明:
所有资源只能用于参考学习,不能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