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咨询 |积分体系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相关标准

浙江省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指南

时间:2020-01-10 17:06:47  来源:  作者:
更多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5

第一章 导言

 

1.1编制背景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与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相比,更为突出的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基层缺人才、缺技术、缺服务的问题,成为制约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突出短板。县域内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直接服务人口最多的机构,其服务能力的提升是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省在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的基础上,把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作为突破口和主抓手,努力构建“一线直通、全域覆盖、连续服务”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79月,在11个市各选择1个县(市、区)先行试点探索,确定了医共体内机构设置、人员招聘使用、医疗卫生资源调配“三统一”,财政财务管理、医保支付、信息共享“三统筹”,分级诊疗、签约服务、公共卫生“三强化”的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路径。

基于试点成效,20189月,我省以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为主线,以让群众不得病、少生病和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为目标,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从阶段性成效看,我省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创新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长效机制,明显改善了城乡之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效率和能力水平,完全契合国家新医改的顶层设计,符合浙江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实际。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指导我省县域医共体规范、科学、有效地推进信息化建设,我委组织有关力量,在总结和分析部分地区开展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我省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业务架构、技术架构、系统功能等参考意见,形成本指南。

1.2编制目的

以科学规范、满足医改要求、符合基层需求的指导性文件,指导各地基于本地实际,开展县域医共体模式下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和质量,降低系统建设的风险,建立专业化、集约式、智慧化的数字医共体,有力支撑县域医共体的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营和连续式服务。

1.3适用范围

本指南为浙江省各县(市、区)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统筹下,开展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提供一套结构性、框架性的指导性意见。

1.4遵循标准

本指南遵循参照下列医疗卫生信息标准规范。各标准规范若有更新版本,本指南均参照执行。

1.4.1行业标准:

[1]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化规则》(WS/T 303-2009).2009.

[2]《卫信息数据模式描述指南》(WS/T 304-2009).2009.

[3]《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规范》(WS/T 305-2009).2009.

[4]《卫生信息数据集分类与编码规则》(WS/T306-2009).2009.

[5]《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2009.

[6]《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卫办综[2011]39号).2011.

[7]《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卫办医政发〔2011137号).2011.

[8]《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WS 363.1-17-2011).2011.

[9]《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WS 364.1-17-2011).2011.

[10]《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WS 445-2014).2014.

[11]《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WS/T 500-2016.2016.

[12]《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WS/T 447-2014).2014.

[13]《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17.

[14]《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指标体系》.2017.

[15]《医院信息平台基本交互规范》.2015.

[16]《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WS/T 517-2016).2016.

[17]《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2017.

[18]《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2018.

1.4.2省内标准:

[1]《浙江省卫生健康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指南(20188月版)》

[2]《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3]《浙江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2007.

[4]《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四版)》.2017.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需求指南(试行)》.2017.

[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规范》.2018.

[7]《全科签约和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规范》.2018.

[8]《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基本建设规范 第1部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功能规范》.2018.

[9]《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基本建设规范 第2部分: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传输规范》.2018.

[10]《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基本建设规范 第3部分:电子健康档案质量控制规范》.2018.

[11]《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基本建设规范 第4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据集规范》.2018.

[12]《医院信息共享规范 第1部分:医院信息共享技术规范》.2018.

[13]《医院信息共享规范 第2部分 医院信息共享业务规范》.2018.

[14]《医院信息共享规范 第3部分 医院信息共享字典规范》.2018.

[15]《医院信息共享规范 第4部分:医院检查影像共享数据规范》.2018.

[16]《检验报告数据共享规范》.2018.

[17]《妇幼健康信息共享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2018.

[18]《妇幼健康信息共享系统 第2部分业务规范》.2018.

[19]《妇幼健康信息共享系统 第3部分字典规范》.2018.

1.4.3国际标准:

[1]ICD 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编码标准.

[2]ICD 9-CM3手术编码标准.

[3]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

第二章 建设思路

 

2.1基本要求

县域医共体建设以县级医院为牵头医院,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促进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着力改革完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

为有力支撑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服务优质高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好满足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医共体信息化系统应支持以下基本业务要求:

1)支撑医疗健康服务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夯实健康浙江建设基层基础。

2)支撑集团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连续式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和服务优质高效。

3)支撑“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4)支撑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明显改善乡村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

5)支撑“双下沉、两提升”升级版,促进医共体医疗质量和技术精准提升。

6)支撑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并适应健康老龄化和医养结合需要,以及鼓励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共体在资源共享。

7)支撑人员统筹使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财务集中管理。实现县域医共体内部人财物统一管理。

8)支撑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实现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引导医共体合理诊治,主动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

9)支撑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筹医共体药事管理,提升服务管理效能,促进药品耗材合理使用。

10)支撑医共体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完善医共体内部的分层级绩效考核体系,合理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

11)支撑行业综合监管和对医院的监督指导,整合贯通医疗、医保、医药等相关信息,实现实时、动态、连续、综合的监管服务机制。

12)支撑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服务。

13)支撑跨医共体居民健康连续管理和业务协同,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促进医共体更好落实公共卫生任务,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做到防治服务并重。

2.2现状分析

近年来,浙江省县域卫生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浙江特色”的探索与创新不断涌现。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的县域卫生信息化,作为卫生信息化体系结构的基础工程、数据采集的基本入口和服务功能的关键出口,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各地卫生信息化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下几种类型:

1)异构型。各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信息系统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属于非统一标准的异构系统。各个异构系统都有各自的异构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具有自身的自治特性、应用特性和安全特性,相应的数据标准因提供商或者版本不同而不一致。

2)同构型。县域内的县级医院和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系统都由同一家供应商提供,属于同构性系统、分级部署,不同医疗机构的业务数据通过院区代码来区分,系统之间、数据库之间保持相对统一。

3)同一型。县域内的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用一套业务系统,共享一个数据中心。基础数据共用一套、数据标准一致,不同医疗机构的业务数据通过院区代码来区分,统一采集和存储医疗健康服务与管理数据。

2.3存在问题

当前,对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县域医共体建设部署要求和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县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点强面弱、建强用弱等局面有待进一步改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改革支撑待加强。医共体模式下,牵头医院与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原来独立法人式的各自管理,到统一集中管理,体制机制的变化对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体制下的分散性系统和碎片化数据难以支撑医共体一体化管理和连续性服务要求,须进一步提高信息互联共享水平,整合优化信息资源,提供实时、动态、连续、综合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适应新的改革要求。

2)信息标准不一致。在缺乏统一标准规范的情况下,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了探索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各牵头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建设标准不一致,使得医院运营管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信息等各项数据难以整合。各医疗卫生单位内使用的软件和系统所采用的标准不一致,对医共体信息化一体化管理和业务协同造成不小的困扰。

3)共享瓶颈难突破。医共体的信息共享不仅是一家医疗机构或者一个医共体内部的共享,更是要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传统的单一机构的管理系统不能适应跨区域、跨部门、多层次的需求。提升医共体及县域统筹信息化整体共享水平,实现更广泛的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及有效使用,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高质量医疗服务诉求,提升医共体信息共享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4)业务服务需整合。目前,牵头医院的业务工作侧重于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兼顾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随着医共体体制机制的变化,原有的服务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架构将无法适应医共体管理和服务的均衡发展,有必要在医共体中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升级重构,进行业务服务完善融合和信息化整合协同,提升整体的服务和管理能力。

2.4总体要求

医共体信息系统要全面支撑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工作需要,按照标准统一、数据互通、资源共享的基本要求,因地制宜地升级改造现有信息系统,建设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依托共享接口和协同服务对接各类业务系统,完善一体化数据管理服务,推进医共体内外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医疗卫生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

通过统筹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全面推进医共体资源调配、业务经营、质量评价、财务分析、效率监测等数字化管理,提升基于大数据的服务运营能力,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打造数字化、智能型的医共体。

2.5 建设目标

2.5.1提高监管决策水平

 

通过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整合医疗、医保和医药信息,实现对业务收入、医疗质量、病种结构、药品、耗材使用和医疗费用等的常态监管和动态分析,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医共体的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财政投入、人事安排、薪酬水平确定和考核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2.5.2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通过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群众医疗健康信息能在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间顺畅流转,优质医疗资源从城市大医院向县域、基层贯通,医共体成员单位间、医共体间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的推进,将助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助推医疗机构间业务协作体系建设,打造连续服务闭环,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在公共卫生方面,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妇幼保健、血液管理等,提供全过程的信息共享、业务数据统计分析,从而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效率。

2.5.3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

 

结合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建立快捷、高效、智能的诊疗服务形式和全程、实时、互动的健康管理模式,推广移动分时段预约挂号、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先诊疗后付费等一系列“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优化就医流程,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2.6建设原则

(1)标准化原则。为满足县域医共体内、医共体间信息共享、数据交换、业务协同的需求,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把标准化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须遵循统一的基础类标准、数据类标准、技术类标准、管理类规范。

(2)可行性原则。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工作基础,基于医院现有系统的状况,进行整体规划,充分论证,分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确保项目建设方案可付诸实施。

(3)实用性原则。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在适当保持技术安全、可靠、先进的前提下,要以满足业务需求为要务,保证软硬件投入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力求达到资金投入少、实用价值高、应用效益好的效果,确保信息化整体运行效率。

(4)可扩展性原则。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应兼顾满足已知需求的处理能力和性能要求,以及今后发展需求,尤其是要考虑业务模式的发展趋势,延长业务生命周期。技术上应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使系统具备较强的动态适应性。

(5)安全性原则。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要强化风险意识,强化新的管理模式下数据和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公民隐私,促进信息化有序发展。

第三章 业务架构

 

3.1总体架构

 

 
 
 

 

该县域医共体信息化总体架构,以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为载体,来满足县域医共体一体化管理要求。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主要包括一个医共体数据资源中心、一个医共体业务共享协同平台和一套医共体业务应用。具体如下:

3.1.1医共体数据资源中心

 

主要包括临床数据库、基础数据库、运营数据库和医疗资源库等四个数据库。

1)临床数据库。以患者为中心,集成门急诊/住院、院前/院中/院后各环节医疗数据。

2)基础数据库。汇聚医共体各成员单位机构、科室、人员和术语字典等各类基础数据。

3)运营数据库。围绕有效运营目标,集成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医疗健康运营数据。

4)医疗资源库。汇聚医共体内专家(号源)、床位、检查、药品、检验(病理)等各类医疗资源。

3.1.2医共体业务共享协同平台

 

包括通用基础服务和业务共享服务两套服务体系。

1)通用基础服务。主要实现医共体内部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并提供消息传输、消息交换、数据整合、总线服务、流程整合、交换监控等服务。

2)业务共享服务。主要提供统一的接口服务标准,并基于各医共体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宜的协同应用服务,如:统一患者信息服务、统一费用处理服务和统一医疗质量管理服务等。

3.1.3医共体业务应用

 

主要包括医共体运营管理系统和医共体决策支持系统两套应用管理系统。

1)医共体决策支持系统。建立面向各级医疗机构、各类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并针对医共体医疗资源、医疗费用、就医人群、质量评价、DRGs等提供多维度、直观的分析应用。

2)医共体运营管理系统。建立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统一的人员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资(耗材)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医疗资源管理系统等,实现医共体内人财物的统一管理。

3.2部署模式

根据各地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和医共体建设发展规划,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可选择两种部署模式:分散式部署模式和一体化部署模式。

3.2.1分散式部署

 

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保留原有的机房、运维人员和信息系统,或部分成员单位继续沿用区域化信息系统(区域HIS、区域LIS、区域PACS、电子健康档案等),根据医共体一体化管理要求进行系统改造,通过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医共体内各单位之间信息互联互通。此模式下,需要整合不同供应商的异构系统和数据。

3.2.2一体化部署

 

在医共体范围内依托统一的数据中心,尽可能利用现有成熟的业务信息系统(HISLISPACS等),经过改造并构建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供各成员单位统一使用,同时兼顾使用区域化信息系统(电子健康档案、公共卫生相关系统等)。另外,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也可以统一使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商业公司等第三方提供的符合要求的医共体云管理系统。此模式下,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使用一套业务信息系统满足医共体一体化管理需求,有效地提升医共体的信息运维能力。

3.3系统关联

3.3.1与医疗机构业务系统关系

 

1)牵头医院。牵头医院院内的HISEMRLISPACS、手术麻醉等系统按照医共体一体化管理要求进行改造后,与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对接,共享医共体内各类临床诊疗和运营管理数据,实现一体化管理。

2)成员单位。分散式部署模式下成员单位内或区域平台上的HISLISPACSEMR等系统按照医共体一体化管理要求进行改造后,与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对接,共享医共体内各类临床诊疗和运营管理数据,实现一体化管理。一体化部署模式下成员单位直接使用牵头医院的HISLISPACSEMR等医共体内部业务系统,并通过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对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继续沿用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上的其他相关应用,如电子健康档案、区域影像系统、妇幼保健系统等。

3.3.2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关系

 

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须与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上的各类应用进行对接,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各医共体之间的公共业务应用和综合管理,提供各类医疗健康数据的共享调阅和业务协同。

3.3.3与上级统建应用系统关系

 

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须与上级统建的互联网医院、综合监管、电子健康卡、预约挂号、县域外转诊、免疫规划、诊疗信息共享等业务应用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区域一体化应用。

第四章 技术架构

 

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包括网络、存储、计算和信息安全等相关要求。由于医共体信息化可能采用不同的部署模式,对基础设施体系也有相应不同要求。

4.1网络规划

根据县(区、市)的实际情况,全省卫生网络覆盖的规模范围与业务要求,对医共体网络的基本要求如下:

1)牵头医院能安全、便捷地管理和访问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

2)各个成员单位能通过卫生专网访问相关业务。

3)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统筹辖区内卫生专网建设运行。

4)公众能通过互联网访问各医共体及县级平台上的相关服务。

5)可实现远程会诊、视频会务和远程培训业务。

6)可与医保、药监、血液、疾控、妇幼、卫生监督等部门和单位对接。

据此,县域医共体网络总体规划原则为:依托卫生专网,在牵头医院部署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千兆到牵头医院,百兆到成员单位。同时,考虑到网络链路故障,实施双链路灾备。具体的机构接入网络要求如下。

4.1.1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入

 

建议不低于10M卫生专网线路接入或采用互联网宽带经过VPN访问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业务量及时调整网络带宽和接入模式。

4.1.2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他医院接入

 

所有终端和服务器经过内部网络汇聚后通过卫生专网访问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

建议不低于100M光纤专线接入或采用互联网宽带经过VPN访问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业务量及时调整网络带宽和接入模式。

4.1.3牵头医院接入

 

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一般部署在牵头医院,牵头医院通过内部局域网接入,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接入卫生专网的带宽建议不低于1000M,根据实际业务量及时调整网络带宽。

4.1.4医共体和其他系统联通

 

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一般部署在牵头医院,牵头医院通过内部局域网接入,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接入卫生专网的带宽建议不低于1000M,根据实际业务量及时调整网络带宽。

各医共体通过卫生专网与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其他医共体实现互联。

4.2计算能力建议

不同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模式对计算能力需求不一致,但总体来说,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应包括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在内的完善的服务与计算能力体系。从未来发展目标来看,医共体可根据各地政府统一部署,考虑使用第三方云计算资源。

4.3存储建议

医共体信息化涉及到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需求,且既有医学影像等大文件数据,也有信息系统的高并发随机存储需求,需要对医共体信息化的存储容量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如下规则进行存储空间规划。

4.3.1存储年限

 

医共体信息化存储应重点满足《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的要求:“门(急)诊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的,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住院出院之日起不少于30年”。

4.3.2测算基准

 

1)患者基本信息按1K数据量估算。

2)门诊处方每条按0.1K数据量估算,每次门诊平均开10条处方。

3)病历文书每条按50K数据量估算,每次入院平均20份病历文书。

4)化验标本每个按5K据量估算,每次化验做2个标本。

5)每CT/MR片均按100M数据量估算。

6)每平片按20M数据量估算。

7)每人次DSA按照100M数据量估算。

8)心电、运营管理系统、OA系统等每天数据量10M估算。

4.3.3测算方法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可按如下方法测算存储需求:

1)对于非影像数据。如:

——医院日平均门诊量为A,年门诊量A1=A * 365

——医院实际开展床位数为B,年住院人次为B1

——医院每天门诊患者有50%进行化验;住院患者每天有30%进行化验(如医院床位未住满则还需考虑空床率因素)。

在不考虑教学等视频数据的情况下:

医院年非影像数据量:D1=门诊病历数据+住院病历数据+门诊化验数据+住院化验数据=1K+0.1K*10* A*365 +1K+50K*20* B1+ 5K*2*A*50% +5K*2*B*30%*365

同时,在设计数据存储时,还考虑到医疗机构业务增长量。可根据过往三年平均业务增长量计算,也可按一个固定的增长率(如年增长5%)估算。

2)对于影像数据。如果医院每天CT检查数为C1,每天MR检查数为C2,每天平片检查数为C3,每天DSA检查数为C4;则医院年影像数据量为:D2=100M*C1+C2+C4*365+ 20M*C3 *365影像数据按1年在线存储,14年归档存储测算。同时,在设计影像数据存储时,还考虑到医疗机构检查业务增长量。可根据过往三年平均业务增长量计算,也可按一个固定的增长率(如年增长5%)估算。

3)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将业务数据分类后重新建模,考虑到模型本身的容量以及相应的知识库容量,可暂对数据仓库和决策分析部分数据存储需求按照业务数据量的1.5倍估算,实际建设中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4.4信息安全要求

4.4.1总体要求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应满足如下要求:

1)应符合《浙江省卫生健康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指南(20188月版)》的要求。

2)应达到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的要求。

3)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公安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的要求。

4)重点做好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之间及对外的边界防护,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应做到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统一管理。

4.4.2技术措施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应采取如下信息安全技术措施:

1)身份鉴别。医共体信息化系统要建立可行的身份鉴别机制,包括但不限于禁止明文显示密码、密码符合一定的复杂度策略和输入保护措施、空闲链接关闭机制、防止冒用机制,等等。

2)访问控制。应建立安全的访问控制机制,防止用户访问无权访问的功能或资源,权限最小化管理原则,等等。并建立起定期检查/锁定或撤销系统中多余的、过期的用户等机制。

3)安全审计。应建立起完善的安全审计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保存和显示客户历史登陆信息的功能,以及相应的查询功能。审计记录应覆盖医共体信息化所有操作,记录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发起者、类型、描述和结果等,并定期备份审计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半年;审计记录应具备不可修改性。

4)软件容错。应建立起高可用的软件容错机制,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或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符合系统安全要求;提供自动保护功能,当出现故障时自动保护当前所有状态并保证系统能够进行恢复;应能有效屏蔽系统技术错误信息,不将系统产生的错误信息直接反馈给客户,等等。

5)资源控制。为保证系统可用,应适当地采取措施控制资源使用,防止对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对系统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单个用户多重并发会话连接数/同一时间段内总并发会话连接数等进行限制、对系统服务水平降低至阈值进行检测和报警,等等。

6Web应用安全。应采取完善的措施,妥善的保障web应用安全,包括但不限于:防范敏感信息泄露、防范SQL注入攻击、防范跨站脚本攻击、Web页面防篡改措施、对第三方浏览器浏览进行加固,等等。

7)数据备份。应建立起有效的定期数据备份机制,采用增量和全量备份结合的方式对业务数据实施备份,检查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等等。

4.4.3容灾要求

 

医共体信息化系统对系统持续运行的要求较高,需要保证在主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等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还能为医共体提供高可用的服务。

为此,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应至少采取数据备份、数据复制和数据管理等数据级容灾技术和灾难检测、系统迁移和系统恢复等应用级容灾技术措施,建设活动备援中心,实现业务级容灾方案,确保异常情况下高可用性。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实现异地双活数据备份,达到较高的容灾要求。

4.4.4管理要求

 

医共体应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1)根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印发的《卫生与健康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和落实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

2)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保障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设置兼顾效率和可行性的授权和审批流程,加强医共体内部对于信息安全管理的沟通和协作,并定期进行安全审核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订安全提升计划并执行。

3)应制订医共体层面的信息安全策略,并根据安全检查结果和行业发展态势定期或不定期地升级该策略,加强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分析,实施安全演练。加强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及相关信息安全测评工作的协调机制。

4)建立贯穿医共体信息化全过程的全面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计,根据审计结果更新或废止相关管理制度;对重要核心流程建立操作规程。

5)建立起有效的人员安全管理机制。

6)建立覆盖系统设计、产品采购使用、软件自行/外包开发、工程实施、测试验收、交付使用等环节的系统建设安全管理机制。

7)建立可行的医共体信息化系统运维安全管理机制。

8)应对信息化操作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确保系统正确运行。

第五章 系统功能

 

5.1医共体数据资源中心

5.1.1临床数据库

 

临床数据库是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医共体为支持临床诊疗,以患者为中心重新构建的新的一层数据存储结构,临床数据库基于标准结构,将不同的协议传输数据、不同的格式存储信息进行结构性优化处理以达到快速提取的目的,可以更加高效地把任意来源的任何数据转换成为广泛应用的标准医疗行业格式,进行临床诊疗活动的操作、存储、编排、浏览以及统计汇总。

临床数据库是一个整合多个来源的临床数据集,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统一视图的数据库,通过受控医学词汇表(CMV)保证所有人对临床数据语义理解的一致,以提高临床数据库的数据质量。在临床数据库中,诊疗数据是围绕患者为中心进行组织的,临床用户可以从多个角度查询、浏览和分析数据。

临床数据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可变的、当前的细节数据集合,用于支持即时性的、操作性的、集成的全体信息的需求。临床数据库数据集主要包括居民患者基本信息、病历概要、门(急)诊诊疗记录、住院诊疗记录、健康体检记录、转诊(院)记录、法定医学证明及报告等。

1)居民患者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学信息、亲属(联系人)信息、社会保障信息和个体生物学标识等基本内容。

2)病历概要。主要包括基本健康信息、卫生事件摘要、医疗费用记录等基本内容。

3)门(急)诊诊疗记录。主要包括门(急)诊病历、门(急)诊处方、门(急)诊治疗处置记录、门(急)诊护理记录、检查检验记录、知情告知信息等基本内容。

4)住院诊疗记录。主要包括住院病案首页、住院志、住院病程记录、住院医嘱、住院治疗处置记录、住院护理记录、检查检验记录、出院记录、知情告知信息等基本内容。

5)健康体检记录。主要指医疗机构开展的,以健康监测、预防保健为主要目的(非因病就诊)的一般常规健康体检记录。

6)转诊(院)记录。主要指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患者转诊(转入或转出)的主要工作记录。

7)法定医学证明及报告。指医疗机构负责签发的各类法定医学证明信息,或必须依法向有关业务部门上报的各类法定医学报告信息。主要包括:出生医学证明、死亡医学证明、传染病报告、出生缺陷儿登记等。

5.1.2基础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汇聚了为医共体内牵头医院和各成员单位提供基础信息服务的相关信息集合。基础信息库总体上包括机构信息、科室信息、术语字典、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信息等。通过对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实现基础数据的唯一标识和一致性,同时满足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要求。

1)机构信息。主要是指医共体内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的基本信息,以综合管理目录形式管理所有机构的唯一标识,保证机构在县域范围内的唯一性,解决居民所获取的医疗卫生服务场所唯一性识别问题。

2)科室信息。主要是指医共体内各科室的基本信息,系统为每个科室分配唯一标识,对科室基本信息的统一管理,从而保证在维护居民健康信息的不同系统中使用统一的规范化的标识符,也可以向患者提供最完整的科室特色信息。

3)术语信息。主要是指医疗卫生领域所涉及到的各类专业词汇,以及所遵循的数据标准,用来规范医疗卫生事件中所产生的信息含义的一致性问题。医共体内各业务系统使用术语信息,可以根据术语信息的更新频率,及其数据量级,通过在线、离线两种方式来获取服务。

4)人员信息。主要是指医共体内部所有医疗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系统为每一位医疗卫生人员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可以实现对医疗服务人力资源的全面掌控、统一管理、合理配置。医疗服务人员包括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护士、实验室医师、医学影像专业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妇幼保健人员及其他从事与居民医疗健康服务相关的从业人员。

5.1.3运营数据库

 

运营数据库是医共体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运营数据库是在临床数据、医院管理类数据以及财务类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对各类数据进行归类整合,并加以数据挖掘分析利用。

运营数据库数据来源于医共体内各业务领域中实际产生的业务及管理数据,同时通过分析系统实现对管理、对业务提供数据服务与支持,方便其进行医疗服务运营分析、综合管理决策分析、医疗服务监管、绩效考核管理等运营管理。

构建医共体运营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机构财务信息、绩效考核信息、医疗质量信息、运行效率信息等。

1)机构财务信息。主要是指医共体内牵头医院和各成员单位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和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等信息。

2)绩效考核信息。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客观的关键考核指标(KPI)标准,包括社会效益、管理有效、发展持续和年度重点任务等情况,对机构、科室及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在服务满意度、费用适宜、综合质量、人力效率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的信息。

3)医疗质量信息。主要是指医共体利用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包括手术质量情况、诊断符合情况、危重患者抢救情况、转归情况等,按照手术切口愈合等级、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治愈率、死亡率、质控检查结果等,对临床、药学、护理和医技等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医疗质量控制信息。

4)运行效率信息。主要是指对医共体的床位利用情况、收治病人情况、医技科室工作量情况等方面,从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医师每门诊担负门诊人次数、医师每急诊担负急诊人次数、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检验人次、检查人次等进行分析的结果信息,以此评判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效率高低、医疗资源是否充足、医师负担是否过重及医疗设备的利用效能等情况。

5.1.4医疗资源库

 

医疗资源库主要汇聚医共体内部所有提供医疗服务的生产要素信息,包括专家资源、床位资源、检查资源、药品资源、检验(病理)资源等各类医疗资源,以便医共体按照居民患者实际需求,合理分配、公平有效利用医疗资源,促进医疗服务共享,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1)专家(号源)资源。汇聚、整合医共体所有专家(号源)资源,主要包括专家的年龄、性别、照片、所属单位科室、专长、持证情况、联系方式等信息,实现专家的信息展示、查询、预约等服务。

2)床位资源。汇聚、整合医共体所有床位资源,主要包括来源医院、所属科室、病区分类、病床基础信息,运转情况,各类病床对应的医生团队、护理团体等信息,实现床位的信息展示、查询、预约等服务。

3)检查资源。汇聚、整合医共体所有检查资源,主要包括来源医院、检查设备、检查项目、检查排班、检查价格、检查时长、注意事项、辅助检查等信息,实现检查资源的信息展示、查询、预约等服务。

4)药品资源。医共体内各类药品统一编码,规范药品术语,完成智能配码,统一映射编码和医药信息互通。药品资源主要包括提供医疗机构、药品类型、药品名称、药品库存、药品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支撑处方共享与药品配送服务。

5)检验(病理)资源。整合、规范医共体中的检验(病理)资源数据,统一分配与管理医疗机构临床检验代码等,支撑医共体内的检验(病理)中心的服务。检验(病理)资源主要包括检验(病理)的的项目,检验(病理)的申请情况,检验(病理)处理进度等信息,实现医共体中的共享医疗。

5.2业务共享协同平台

5.2.1通用基础服务

 

1)消息传输。消息传输是由一对应用程序间的消息交换组成,即事件触发后,应发送系统生成标准HL7消息并发送,接收系统解析接收到HL7消息,对该消息进行安全存储,并检查消息的消息头记录后,判断发送系统是否需要表示成功接收或安全存储的确认消息。

2)数据交换。数据交换通过信息标准、交换原则的制定,基于服务总线,对业务系统提供标准的数据交换服务,确保数据交换过程的安全性,实现数据的自由、可靠、可信的交换。数据交换主要是负责采集临床业务数据和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代码翻译、数据清洗等,通过数据交换服务向数据资源中心发送,针对不同用户提供多种业务服务。

3)数据整合。数据整合主要是解决分布在异地的、异构存储上的数据的采集、汇总、转换等问题。遵循统一的数据整合服务规范,整合现有业务系统中已有居民患者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信息,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映射匹配,进一步对原始数据进行抽取转换,根据业务需要进行数据建模,形成支撑业务应用的各类主题数据模型,基于业务对数据利用的要求,实现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

4)总线服务。总线服务能够统一管理医共体的所有业务协同服务,实现服务对象、服务提供者、编码字典等的注册服务、信息共享交换、业务协同等信息整合,为接入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的访问点(HISLISRISPACSEMRHRP等)提供信息共享交换服务。 总线服务是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的应用,除包含总线服务的基本功能组件外,它预装了医院信息共享交换的大部分服务。与完成HISLISRISPACSEMRHRP等业务数据采集清洗的ETL技术不同,总线服务主要用于医院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需要认证和标识的基础信息(如服务对象、服务提供者、编码字典等)注册服务、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服务(如EMR文档交换,EMR调阅、门急诊、预约、挂号、收费、电子申请单、医嘱、住院、会诊、疾病报告、检查、体检等业务协同消息),这些服务按照相关数据标准、文档架构规范、消息协议标准、通信接口标准、业务场景需求等设计开发,预先组装在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并通过适应不同访问客户端的适配器(如WebService、数据库、http等),为访问点的应用系统提供相关服务的访问接口。

5)流程整合。流程整合针对医共体的复杂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当一个业务服务需要多个系统间提供的服务按照某种流程顺序依次执行时,流程整合将这些服务根据医共体流程需要互相组合,以适应业务流程需求。流程整合涉及到流程所有的参与者、参与者提供的业务服务、流程的流转结构、流程中数据的传递方式等。采用流程整合的业务过程可以有效的支持业务数据或者操作的一致性,确定统一的流程事务规范有助于实现跨多个系统间的事务的协作问题。

6)交换监控。交换监控为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提供统一的系统服务监控,对于各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交互进行实时监控,另外对于各业务系统对接平台服务是否正常运行提供实时监控。当业务系统服务出现异常或中断时,监控平台会发出警告,报警等异常通知。

5.2.2业务共享服务

 

为了实现医共体一体化管理和同质化医疗服务,医共体内部应逐步实现信息系统基础业务的标准化,形成一系列标准化的业务共享服务,并最终达成一体化服务的建设效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应逐步完成如下服务建设。

5.2.2.1统一患者信息服务

在遵循浙江省居民电子健康卡和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患者信息的统一化管理,逐步替代现有系统的患者登记、建档等功能。综合运用居民电子健康卡、社保/医保卡、居民身份证、生物识别等技术手段,构建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主索引(EMPI)的医共体信息化体系,通过与居民电子健康卡注册管理系统关联,进行身份认证、个人注册基本信息核实等。同时,针对就诊凭据发放、回收、作废、更换等,建立起统一的就诊凭据管理机制,在支持居民电子健康卡等的基础上,逐步兼容支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此外,为方便患者就医诊疗,实现“最多跑一次”,还应完善患者账户管理。

5.2.2.2统一费用处理服务

基于居民电子健康卡,整合居民就诊支付渠道,建设统一的费用结算服务,实现患者医共体范围内统一出入院结算,并提供覆盖主流在线支付机构(基本/商业医疗保险、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统一支付服务。

1)费用处理。提供统一的医共体入院登记服务,逐步替代现有各机构独立的入院登记;未来可在数据支撑的基础上对患者入院前的检查项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优化院前检查路径,实现医共体内床位资源统一管理,逐步形成科学的入院服务中心方案;提供统一的医共体转院、计费、出院结算服务。

2)支付系统。支付交易管理,提供交易记录查询与汇总;支付通道管理,支持支付宝、微信、银联云闪付等主流渠道;支付场景覆盖收费窗口、自助终端、诊间支付、移动支付(生活号、公众号、APP)、床边结算、处方扫码付等;支付方式上支持医后付。

3)账务系统。医院对账管理,提供支付平台与HIS交易明细的比对,支持每日自动对账与按月手工核对。医院资金管理,由支付平台支付的资金均落户到医疗机构指定的银行账户。综合统计查询,按照应用、渠道、业务等类型实现多维报表查询、汇总。交易决策分析,通过对交易日志信息的分析,灵活出具各交易应用、渠道的活跃度、使用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统一交易接口,提供给第三方统一的交易接口服务。协议转换,支持主流消息协议。数字验签,基于数字签名的授权调用。

5.2.2.3统一申请单管理服务

针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预约挂号、工单、中央运送等业务场景,将医疗服务可供订阅使用的资源实现数字化定义,按照“注册服务内容-服务发布-服务订阅-服务使用-评价反馈”的流程建立起订单闭环,同时配套统一的申请单管理服务。

1)资源管理。可对医疗服务方能够提供的资源进行注册、登记,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号源、医疗设备、工勤人员、手术室、血制品等,具有使用价值的医疗服务均可定义为资源;定义时应明确资源的所有人、可供使用的时间、可供使用的工作地点、使用规则。定义完成的医疗资源可以发布为正式资源,可供外部预订;发布资源时可设置有效期,也可设置为长期可用或即时资源。已发布的资源也可撤回变为停用资源,撤回时所有被影响到的服务对象应及时得到通知。

2)申请单中心。具有权限的角色/用户可以预订资源;预订被确认后即正式插入到排程表中;达到触发条件后系统即撮合双方进行资源使用(在线服务)。

3)反馈评价。申请单完成后,服务双方可互相进行评价,相应的评价结果可作为下次预约、申请时的参考。通过在不同场景下应用统一申请单管理服务,可以完成预约挂号、保修、中央运输、用血申请/用血调控等多种业务场景。

5.2.2.4统一医疗流程服务

医共体统一管理模式下,应围绕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医共体业务协同,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多条线业务联动。医共体业务协同平台提供流程编排服务和业务规则服务等基础支撑功能,实现事件驱动的自动化业务流程处理。

1)流程编排服务。编排服务是驱动事务执行的引擎。根据流程编排计划触发和管理每一步并行或串行操作及调用服务,根据不同医疗机构业务流程的差异,通过流程编排,实现无需技术开发而满足不同医疗机构差异化流程的需求。提供图形化流程编排工具、流程仿真工具、流程引擎、流程管理控制台。

2)业务规则服务。业务规则服务是细颗粒的验证和逻辑处理规则对象的采集器,它在运行期间进行组合以执行适用于正在被处理的特定类型的平台互联互通性事务的业务逻辑。业务规则引擎是复杂逻辑的发源地,可以从医疗业务流程中以单独实体的形式提取业务规则,可更好地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分离,从而提高可维护性。业务规则引擎配合流程引擎,以硬编码方式或者业务规则服务方式调用,通过可视化界面配置不同的业务模块实现不同的业务逻辑规则。并提供核心的规则引擎和个性化流程配置工具。

医共体内各应用可通过调用流程引擎和规则引擎等共享服务,实现医共体内各机构业务差异化管理。医共体整体也可通过组合医疗流程服务,实现处方流转。

5.2.2.5统一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中的核心过程,实现医共体所有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对病历质量、患者安全等实现统一管理,同时建立起全流程的质量检查、质量评价、质量改进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医疗安全。医共体各信息系统均可调用质量管理共享服务,实现个性化的质量监测、评价、分析。

1)电子病历质量控制。逻辑质控。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医生输入的主诉和病程纪录等电子病历文书,结合后台临床知识库自动判断是否存在逻辑异常并及时预警;可按时限进行病历质控管理功能,可为医师、管理者自动提示病历书写时限;可在医生工作站中显示病历书写任务,并倒计时;质控人员可对常见病历质量缺陷进行分类标识,设置评价规则模板,便于事后统计分析。可以按病历组成内容或问题性质进行分类,如病历首页、病程记录、手术记录等;支持病案管理人员对运行病历进行抽查,设定分拣规则;支持对病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问题类型、反馈信息、记录时间等,支持多级评分;支持临床医师自评,在申请归档时,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病历中存在的缺陷;支持病历质量问题反馈,质管人员可将病历质量问题反馈给指定的医疗机构、指定的科室管理人员和医生本人;医生登录系统后可及时查看病历质量问题口,修改存在问题的病历并确认,未确认问题继续提醒;质管部监控。可设置医院重点抽查患者,如手术患者、危重患者、输血患者、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31天非计划再入院患者等进行病历抽查,对容易发生医疗文书的问题进行跟踪抽查。

2)病人安全管理。患者安全应包括不良事件管理、SAE上报管理、ADR上报管理、MDR上报管理、输血不良反应管理等。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支持卫健委规范化管理的各种不良事件上报管理。SAEADRMDR、输血不良反应支持手动登记和维护;支持通过上报模板填写或选择内容上报。支持“PC”和“移动设备”两种设备,“PC”和“移动设备”数据同步,移动设备支持拍照、录音、视频等。

3)质管资料管理。支持通过系统,对医疗质量相关所有资料实现电子化管理,建成质量知识库,随时查阅。包括:质量管理制度与规范上传,可控制下载权限;质量管理资料可以自主设置分支结构,如科室制度下可设置外科(如骨科、肝胆外科等)、医技(如检验科、放射科等);质量资料可实现有效期管理,过期资料和临近过期资料以不同颜色显示并提醒;支持临床指南上传下载;设定医共体主推指南,并对其监测指标予以设置,可以实时查阅每条监测指标的监测结果数据。

4)质量检查和质量改进。实现各种专项质量检查表单电子化,包括各病历检查表单、术前准备检查表单、手术室外手术检查表单、护理质量检查表单、设施管理与安全检查表单等;检查人员录入检查结果后可自动计算分数;成绩应以不同颜色显示,并能以页面提示或短信等形式提醒负责人;能借助于平板设备,在检查现场实现检查结果实时录入,录入结果实时提交,如检查场所没用无线网络,系统也能提供脱机保存功能,在联网后再提交检查结果;实现全院质量改进项目的质量与维护,具体内容包括序号、科室、项目名称、负责人、开始日期、完成期限,进展阶段等;能够对质量改进情况进行多条件综合查询;查询结果可以导出、打印。

5.2.2.6统一平台管理服务

统一的基础平台管理功能,包括组织架构、用户、角色、权限管理,实现版本控制、日志和监控管理。

1)统一组织机构管理。提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登记、唯一机构标识分配、空间方位信息登记、机构信息查询、机构位置查询及地图展现、机构标识查询等。

2)提供医疗卫生人员个人信息登记、服务处所登记、唯一个人标识分配、个人信息查询、个人标识查询。

3)用户及认证管理。对用户进行全面管理,包括用户组的增加、修改和删除,用户认证,用户与用户组之间的对应,以及其余角色的权限管理,安全可靠的密码管理等功能。

4)角色管理。完成对系统内角色的维护,以及对角色的分级管理。具体功能包括:提供角色定义、权限设置、用户角色分配、用户角色查询、用户角色变更记录查询等功能。

5)权限管理。提供权限定义、查询及维护功能,提供权限授权角色查询、授权用户查询等功能。

6)配置和基础数据管理。提供组件版本自动更新功能、系统参数设置功能、基础数据管理功能,提供个性化服务功能等。

7)日志管理。平台运行情况的监控记录。提供日志的图形化监控功能,提供错误日志统计的功能,提供对平台运行产生的系统日志进行查询的功能。

8)监控管理。对医共体信息化平台上运行的各种服务提供可视化的运维管理操作界面,集成平台内各项基础服务的管理界面,形成统一的界面风格。包括:提供基础服务的启动、停止、挂起操作,提供平台运行环境概览,提供基础服务调用情况查询,提供接入节点的运行状态展示,提供作业的统计分析等。

5.3医共体业务应用

5.3.1医共体决策支持

 

5.3.1.1医疗资源分析

基于县域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对医疗协作开展情况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实现对医共体医疗资源分布、需求及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与跟踪,目的是了解医共体医疗协作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和发现主要问题,根据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合理布局调配资源,推动医疗协作更加深入顺畅的开展。可按照时间、医院、科室等多维度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展示,支持相关指标数据下钻展现详细数据明细。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内容:

1)医疗机构数量、卫生技术人员数、在岗医师人员数量、在岗护理人员数量、在岗医技人员数量、医疗机构医用建筑面积、万元以上设备数量、万元以上设备使用率、万元以上设备价值等。

2)门诊总人次、专家门诊总人次、急诊总人次、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的总人次、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到90分钟内实施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人次、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实施静脉溶栓人次、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60分钟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人次、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比例(%)等。

3)编制床位数量、开放床位数量、ICU实际开放床位数量、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数量、老年康复护理开放床位数量、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ICU实际开放总床日数、ICU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患者总人数、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总袋(瓶)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总手术人次、自体输血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人次、ICU中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人日数、ICU中患者使用呼吸机人日数、ICU中患者使用留置导尿管人日数等。

4)县域医共体内户籍人数/建档人数、签约人数、一般人群签约人数、重点人群签约人数、签约率、一般人群签约率、重点人群签约率、签约医生就诊日人次数、签约居民区域内就诊日人次数、签约医生就诊率、签约基层就诊日人次数、签约居民基层就诊率、健康体检人数、健康体检率、出巡诊人次、家庭病床建床数、续签人数、续签率、规范签约人数、规范签约率、有效签约人数、有效签约率等。

5)县域医共体内就诊率、各渠道预约人次、预约到诊率(%)、预约就诊占比(%)、号源开放比例(%)、签约服务预约人次、签约服务预约履约人次、基层门诊预约人次、基层门诊预约率、基层门诊预约履约人次、基层门诊预约履约率等。

5.3.1.2医疗费用分析

通过基于医共体内医疗机构门(急)诊收入和住院收入进行医疗费用相关指标分析、财务效率分析等,目的是了解影响医保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简化管理者的日常分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辅助管理决策,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提供参考(数据)依据。可按照时间、医院、科室等维度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展示,支持相关指标数据下钻展现详细数据明细。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内容:

1)门(急)诊费用(自费及医保)分析:门诊总费用、门诊药品总费用、急诊总费用、急诊药品总费用、门急诊总费用、门急诊药品总费用、医保药品费用、医保药品比例、自费药品费用、自费药品比例、中药饮片帖均费用(膏方除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使用金额、抗菌药物总费用、中药饮片总费用、均次费用、药品费用占医疗费用的比例(%)等。

2)住院费用(自费及医保)分析:药品费用、医保药品费用、医保药品比例、自费药品费用、自费药品比例、出院患者总费用、出院患者药品总费用、每出院病人费用、每床日费用、每床日药费、中药饮片帖均费用(膏方除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使用金额、抗菌药物总费用、中药饮片总费用、均次费用、药品费用占医疗费用的比例(%)等。

5.3.1.3就医人群分析

县域医共体信息信息集成平台以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为核心,通过标准化接口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互联互通,实现县域内患者就医数据交互与信息共享,目的是了解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居民就诊流向的影响,为加强对县域内就诊流向的引导, 促进县域医共体建设高效、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数据)依据。可按照时间、区域、医院、科室等维度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展示,支持相关指标数据下钻展现详细数据明细。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内容:

1)县外省内医院门诊人次、县外省内门诊增长率(%)、县外省内住院人次、县外省内住院增长率(%)、省外医院门诊人次、省外门诊增长率(%)、省外住院人次、省外住院增长率(%)等。

2)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院首诊人次、基层医院首诊率(%)、门诊上转人次、门诊上转履约人次、门诊上转履约率(%)、住院转诊人次、住院转诊履约人次、住院转诊履约率、区域内出院人次、基层出院人次、县级医院出院人次、出院随访人次、出院随访率等。

3)县域医共体内公众预约门诊人次数、公众自主预签约人数、公众自助档案维护人次数、公众自助查询人次数等。

5.3.1.4绩效考核分析

借助县域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的实时反馈,结合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绩效评价,完善县域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规范化的绩效考核,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共体管理团队实时了解医共体内各医院运行管理情况,提出纠偏措施,形成闭环管理的公立医院运行监管过程,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提高医疗资源运行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公立医院持续改进管理与服务,为财政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拨付提供支撑,提高政府资金的利用率,实现对区内医疗机构的综合绩效管理。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管理应用:

1支持自定义绩效计算公式进行考核计算,并进行数据自动汇总计算;支持绩效指标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支持按单位或指标设置绩效目标值,经过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共体管理团队研究审批后正式确定并执行;支持绩效评价划分为绩效指标和综合评价两种等级,绩效指标等级是对单个的绩效指标划分等级,综合评价等级是对被考核对象最终的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2根据绩效指标的等级划分标准,可将实际的绩效指标转化为绩效指标等级,实时跟踪绩效实施情况,及时了解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进度,并针对每一个绩效考核对象的完成情况作出改进提示

3支持绩效考核周期期末,为医共体管理团队提供综合绩效报告,相关内容包括:定量方案报告、定性方案报告、综合评价报告和下年改进方案等。

5.3.1.5质量评价分析

医疗质量评价分析是基于医共体数据中心,将“诊断是否准确及时”“治疗是否合理有效”“有无给病人增加不应有的痛苦”三个方面的指标作为分析图表的度量,进行实时统计,采用各质量指标的基准值进行对比、事前事后关键信息一致性的对比等方法分析,对超出基准值的指标、事前事后关键信息差异较大的医疗机构及部门,责令其及时整改,确保从上到下关注医疗质量指标的持续性改进。可按照时间、医院、科室等维度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展示,支持相关指标数据下钻展现详细数据明细。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内容:

1)“诊断是否准确及时”指标。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诊断符合率、三日确诊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门诊不合格处方占全部处方比例(%)等。

2)“治疗是否合理有效”指标。治愈率、死亡率、抢救成功率、出院平均住院天数、治愈平均住院天数、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人次、门诊静脉用药人次、急诊抗菌药物使用人次、急诊静脉用药人次、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总人次、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次、ICU中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液感染例数、ICU中与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例数、ICU中与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例数等。

3)“有无给病人增加不应有的痛苦”指标。医疗差错发生率、医疗事故发生率、无菌手术化脓率、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人次、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新发病例数、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例次数等。

5.3.1.6 DRGs分析

基于医共体建立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系统,支撑医共体绩效评价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精细化管理。DRGs的病种综合分析以公立医院改革政策为指导,构建“标准统一、业务规范、技术先进、使用方便”的监管指标体系,加强对医疗质量、病种结构、药品、耗材使用的常态监管和动态分析。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等规则嵌入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审核。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内容:

1平均病种组合指数、每病种组合指数费用、每病种组合指数药品费用、每病种组合指数耗材费用、每病种组合指数财政投入、每病种组合指数人员费用、每病种组合指数医保费用、每病种组合指数个人自负费用等。

2将病种组合指数作为标化工具,对不同医共体、不同科室的医疗服务效率、费用、资源消耗等进行客观比较,形成医疗服务评价体系。

5.3.2医共体运营管理

 

5.3.2.1人员管理系统 

医共体内所有卫技人员由医共体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统一管理,需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满足业务需求。

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为医共体内唯一全岗位管理的入口,为医共体内部人员统一管理提高效率,系统中进行人员统一编号,为统一招聘、调配人员等工作提供信息的跟踪和溯源。

系统应具备以下需求特性:

(1)全员人事档案管理。包括薪酬、考勤、绩效、调岗、培训等日常工作的记录,以及支持在线办理人事业务(招聘、入职、转正、培训、调岗、离职等)。

(2)支持组织架构管理。满足医共体内部组织架构的设置、调整、职务岗位设计等需求。

(3)支持各级医疗机构科室统筹安排。系统支持各科室工作信息的统一管理;牵头医院科室与成员单位科室的协作互助,促进专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全-专科联合门诊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4)支持绩效考核管理。基于医共体内部考核机制下,绩效考核工作的信息化辅助。

(5)支持各类提醒功能。

(6)支持系统的用户、角色、权限的管理。

(7)支持智能报表分析。

(8)支持人员变动(新增、删除、修改等)信息及时通过通用基础服务通知到相关系统。

(9)其它围绕医共体人员统筹工作的需求。

5.3.2.2财务管理系统

统一财务管理系统,支持统一维护会计科目、财务核算口径等财务基础数据,合并各类财务日报、月报等报表。在统一财务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可提升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价格管理、资产管理、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等水平。

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要满足主要需求有:

1)成本管理。将医共体内的各项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逐步开展医共体内科室成本、病种成本、床日成本和诊次成本等核算,准确反映医共体内各部门和业务的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共体绩效。

2)预算管理。实行医共体内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实施统一的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

3)会计核算。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

4)价格管理。医共体内统一设定服务价格,严格执行政府的价格政策,并做好价格公示,实行费用明细清单制。

5)资产管理。完成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以及折旧有关基金计提和分配的核算工作。它能够帮助管理者对目前固定资产的现状有所了解,并能通过该统计模块提供数据对管理资产提供决策支持。

6)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鼓励各地医共体建立医共体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派驻制度,加强医共体经济管理工作。系统应针对统一的会计监督给出相应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为会计监督提供既符合标准化的监督流程操作,又符合实际情况的智能管控机制,达到医共体财务内部控制的整体化和智能化。

7)对成员单位财务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筹运营。

5.3.2.3物资(耗材)管理系统 

物资(耗材)管理系统管理整个医共体组织及下属所有医疗机构的相关物质、耗材,使得医共体能够有效整合内部所有医疗机构的相关资源,统一物资编码、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解决运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该体系应该能够从采购、库房、固定资产等多个维度统一管理内部物资,有效提升医共体的整体管理效率。医共体内一般由牵头医院统一采购、配送,成员单位作为二级库房,不进行采购。

该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采购管理。在物资采购方面,从招标采购,直至到货验收的全流程控制与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申请,含购置申请、申请统计、申请论证等;采购管理,含配置申请、采购清单、采购委托等;合同管理,含订货合同、配置清单、进口申请表等;验收管理,含到货验收、验收配置清单等。

2)库房管理。主要包括:入库管理,含采购入库、调拨入库、盘盈入库等;出库管理,含机构领用、调拨出库、盘亏出库等;其它包括转机构、报损、库房盘存、设备折旧、汇总明细报表等。

3)设备与固定资产管理。对医共体内部资产以及资产附件的管理,主要包括:设备建账,资产调配(含领用、退库、转机构、报损、附件等)登记,保修管理等。

4)高值耗材管理。支持对高值耗材条码化与使用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主要包括:编码、条码打印、申请、审批、效期管理、使用管理(高值耗材使用与患者信息相关联,便于术后的追溯、植入性材料的管理)、相关查询统计等。

5.3.2.4药品管理系统

医共体实行药品的统一管理,包括统一管理医共体整体、以及医共体下属所有医疗机构的药事相关,使得医共体的药品进入和使用成为一个整体。以医共体为单位,设立唯一采购账户,统一用药目录,药品价格实行统一谈判,支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支付业务功能。统筹开展医共体药事管理,目的就是在于有效提升医共体的服务管理效能,促进药品在医共体以及下属医疗机构的合理使用。

该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采购管理。全面控制药品的采购内容、采购过程,实现采购的全面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目录,含药品采购目录、采购实施计划等;采购申请,含药采申请、申请统计、申请论证等;采购管理,含采购清单、采购委托等;合同管理,含订货合同、进口申请表等;验收管理,含到货验收、验收清单等。

2)供应链管理。全面管理药品供应链,整合控制药品供应流程。主要包括:供应链机构,供应链协同,供应链库存,物流运输监控,物流运输执行等。

3)库存管理。主要包括:入库管理,含采购入库、调拨入库、盘盈入库等;出库管理,含机构领用、调拨出库、盘亏出库等;其它包括总库专库管理、二级验收管理、转机构、报损、库房盘存、物资折旧、汇总明细报表等。

4)用药管控。统一管控下属各医疗机构的内部用药情况,主要包括:分类用药目录,机构药品使用监控,机构药品使用汇总,药品效期管理等。

第六章 区域平台服务

 

6.1基础应用支撑

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支持与省、市、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跨医共体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在遵循标准体系的前提下,将充分利用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现有的注册服务、全程健康档案索引服务、双向转诊系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健康档案浏览器、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管理等,支撑医共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需求,医共体内不必重复建设。

6.2统一业务服务

由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提供以下的业务服务:

1)健康档案调阅服务。遵循统一健康档案信息标准,医共体可以访问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的健康档案共享调阅服务,调阅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授权调取其健康档案信息,并将就诊信息更新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居民健康档案中。

2)电子病历调阅服务。遵循统一电子病历信息标准,医共体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与其他医共体之间的电子病历共享调阅,调阅医生根据患者授权调取其电子病历信息,并将就诊信息更新到电子病历中。

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以电子化协议形式明确以家庭医生(或责任医生、全科医生)服务为主的医疗卫生服务契约,包括明确服务对象、服务项目和范围、服务提供者、提供方式、服务费用等。并按照服务契约对居民患者提供基本诊疗服务,诊疗结果记入电子病历进行同步共享。

4)双向转诊服务。支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通过将面向双向转诊可用医疗服务资源的发布,接受来自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应用的访问,并提供疾病信息、统计结算等共享信息,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服务。

5)妇幼/母子健康手册服务。持实现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妇保健、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保健等完善的、持续的健康服务,推进两类人群的妇幼保健信息互联互通,实现母子健康全流程管理。

6)远程会诊服务。支持利用信息化和现代通讯工具为患者完成病历分析、病情诊断,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诊疗方式。对可用会诊资源状态进行发布,接受医共体调用远程会诊服务,通过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对接会诊申请和患者电子病历信息。并以居民电子健康卡、电子证照确认远程会诊的医患双方数字认证身份,实现专科会诊及结果反馈。

7)区域影像诊断服务。支持医学影像信息资料电子化传输和存储,实现对医学影像信息资料的后处理服务。联网医共体通过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调用远程影像诊断服务,按照DICOM要求将医疗影像数据进行提交,获取指定医生的诊断和复审,并将结果反馈给联网医疗机构调阅。

8)区域临检中心服务。支持接收外来检验样本进行检验,实现检验标本跨机构管理,实现区域内检验结果互认。联网医共体通过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调用远程检验结果服务,提交检验申请,在对实物样本进行检验后,将结果信息反馈给联网医疗机构调阅。

9)区域心电诊断服务。支持医学心电信息资料电子化传输和存储,实现对医学心电图像信息资料的后处理。联网医共体通过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调用远程心电诊断服务,将心电图像数据进行提交,获取指定医生的诊断和复审,并将结果反馈给联网医疗机构调阅。

10)区域病理诊断服务。支持联网医共体通过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调用远程病理诊断服务,提交病理诊断申请。接收外来病理样本进行诊断,实现病理样本跨机构管理,实现区域内病理诊断检验结果互认。在对实物样本进行诊断后,将结果信息反馈给联网医疗机构调阅。

11)区域医疗资源调用服务。支持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间通过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对医疗资源信息(专家(号源)资源、床位资源、检查资源、药品资源、检验(病理)资源等)进行汇聚、整合,并进行可用状态发布,便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跨医共体的医疗资源调用服务。

12)区域医疗安全、合理医疗提醒服务。支持医共体对于本域内的医疗信息、医技检查、手术和治疗、护理、药品、输血、仪器设备和医疗器械、医院感染爆发等医疗安全、合理医疗事件进行提醒服务发布,便于区域内其他业务系统进行调用。

13)血液管理服务。支持整合医共体内和医共体间的血液资源,向血液管理机构提供血液资源及用血请求服务。同时,获取审核后的用血请求反馈及其他医共体可以使用血液资源。

14)院前救治服务。支持医共体内和医共体间实现院前急救和开展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利用信息化和现代通讯工具为急救站终端提供患者电子病历、急救医疗资源等服务;同时,获取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数据等。

15)区域公共卫生服务。支持医共体调用县域公共卫生资源协同服务,更好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包括开展居民健康体检、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扎实做好基层老年人健康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和计划免疫,以及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者的健康管理等。提高医共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做到防治服务并重。

16)省市县三级监管。按照县域医疗卫生管理新体制,建立省市县三级综合监管体系,以全员岗位管理、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分级诊疗等为重点,实施医疗、医保、医药综合监管。监管平台通过对各医共体数据资源中心相应数据分析实现对各医共体运营和人财物的科学监管,以此提升基于大数据的服务运营能力,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

17)健康门户。以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为载体,构建县级或市级的统一的惠民便民统一服务门户,所有医共体统一接入该门户,通过统一的移动终端对外提供服务,实现患者就医便捷化、健康管理人性化、医疗服务差异化的目标。患者只需一张居民电子健康卡和一个移动终端,即可享受域内一站式卫生健康服务,在满足居民基本的就医需求和就医保障的基础上,按照居民个性化的健康管理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

其他全省统一的业务服务,各医共体直接或通过本地区域平台与浙江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接。

 

微信扫一扫,了解更多 

 

lxwx.jpg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