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功能要求
|
参数要求
|
1
|
总体要求
|
依托区域信息平台,动态采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服务数量、质量等统计数据,辅以其它相关综合评价,可以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个体绩效考核结果。
|
2
|
可自主新增、变更和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录、医务人员目录、服务项目的标化工作当量、单位标化工作当量的财政付费标准、综合评价系数等参数设置,并可根据不同管理要求,自主设置数据分析项,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分析表单,方便数据查询和分析。
|
3
|
评估指标管理
|
评估模型管理需实现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相关指标管理,并在其基础上提供根据指标自行组合配置以形成绩效考核模型的功能,从而满足在既有框架下对绩效考核模式扩展的需求。
|
4
|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按照单位或个人的管理要求对指标的筛选。指标体系包括工作量和工作质量两个部分。
|
5
|
工作量指标包括基本医疗(门诊、住院、双向转诊、规范签约服务等业务)和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管理、糖尿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业务)相关人、人次、床、床日等指标。
|
6
|
工作质量指标包括服务质量(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服务效率(工作负荷、资源配置和费用控制)以及满意度等相关指标。
|
7
|
评估模型管理
|
绩效考核模型是对已筛选的考核指标的有序组合,模型的建立主要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指标权重分配、指标评价规则以及指标考核周期。指标评价规则和指标考核周期可按照指标所属业务类别结合指标权重分配进行设计,在绩效考核模型最主要的是要完成权重的设置。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结合已建立的考核指标体系,对所需考核的目标对象确定合适的考核指标组合,并进行相应权重的赋值,形成对考核模型的定义。
|
8
|
指标权重的分配分为两个部分,工作量的权重采用折算工作当量的方式,最终以汇总后的折算当量作为考核结果。工作质量的考核通过对各考核项分配权重的方式进行折算。
|
9
|
指标选择:根据所设定的规则在指标体系中进行指标筛选,确定合适的指标纳入考核模型。
|
10
|
规则定义:确定考核周期,根据所选定的考核指标形成考核评估计算公式,形成特定的考核条目。将所定义的各类考核条目进行汇总,最终形成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考核模型。
|
11
|
模板管理:结合考核以及管理者的需要,可设立不同的考核模型,进而对全市范围内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进行认证,以实现考核的公平性。考核模型设立的方式可包括针对不同的考核对象设立不同的考核模型,根据不同的管理者对考核的要求设立不同的考核模型,模板管理可实现在考核模型之间的继承关系,以便于进行管理及维护。在具体进行考核时,可选择所对应的考核模型进行计算,以获得针对该考核对象的考核评估结果。
|
12
|
权限管理:结合用户权限对每类用户所能查看的考核模型进行限制,以确保系统安全性,同时在进行权限管理后,不同的管理者登陆后可直接查看到自己所属的自定义模板,以增加系统的易用性。
|
13
|
评估结果发布
|
财政补偿机制改革绩效考核所形成的结果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根据所确立的指标及相应的考核模型所实现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个体的考核结果多维度分析;二是根据考核结果和所登记的按标化工作当量法的财政补助总额实现对与财政拨付相关的多维度分析。
|
14
|
绩效分析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个体为两级主体,实现对其绩效的监测与评估,绩效监测是结合量化分级的标化工作量指标和综合考评指标,实现对全科医生具体工作现状的日常跟踪。
|
15
|
机构绩效评估是利用绩效考核模型,按照考核计划所确定的考核周期对全科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其评估结果将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财政拨付的依据。
|
16
|
机构绩效评估是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财政拨付的依据。而个人绩效评估是作为科室、个人接受财政拨付的依据。
|
17
|
流程管理
|
支持评估结果业务审核、下发、确认、上报等流程管理。
|
18
|
其他要求
|
支持同一医务人员在不同医疗机构按不同职务进行工作量指标统计,根据个人身份证、医疗机构代码、个人职务识别。
|
19
|
预留考核扩展
|
按总额预算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单病种付费、按DRGs 付费等方式是今后人力社保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及控费的重要手段,这些内容也必然将传导到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层面,所以系统应预留按总额预算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单病种付费、按DRGs 付费等考核扩展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