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必要性 6
1.2.1缓解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需要 6
1.2.2提高医疗卫生业务质量和效率的需要 6
1.2.3提高公共卫生资金合理分配的需要 7
1.2.4统一和规范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的需要 7
1.2.5提高卫生行政监督管理能力的需要 8
1.2.6区域内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8
1.2.7提高卫生决策和应急指挥能力的需要 8
1.3国内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情况 9
1.3.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信息化的要求 9
1.3.2卫生部区域卫生信息化规范要求 9
1.3.3国内其它类似项目的经验及教训 10
1.4溧阳市基本情况 13
第二章 需求分析 14
2.1医疗服务整合需求 14
2.1.1电子健康记录EHR共享 14
2.1.2区域医疗协作需求 15
2.1.3医疗卫生互动服务 17
2.2卫生管理决策需求 18
2.2.1卫生资金管理制度 18
2.2.2电子病历管理制度 18
2.2.3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19
2.2.4健康保健管理制度 19
2.2.5提高决策能力需求 20
第三章 总体设计 21
3.1建设目标 21
3.2总体规划 22
3.2.1规划总体思想 22
3.2.2系统总体架构 25
3.2.3总体设计原则 27
3.2.4总体业务体系 28
3.2.5总体技术架构 30
3.3应用整体部署 30
3.4硬件网络平台 32
3.4.1网络平台架构 32
3.4.2硬件平台架构 33
3.5软件技术平台 35
3.5.1数据库系统IBM DB2 35
3.5.2中间件IBM WebSphere 37
3.5.3 数据挖掘分析平台 38
3.5.4 SOA数据交换技术 42
3.5.5其他主要相关技术 43
3.6平台安全体系 46
3.6.1安全等级 46
3.6.2物理安全 48
3.6.3网络安全 48
3.6.4系统安全 48
3.6.5数据安全 49
3.6.6应用安全 49
3.6.7管理安全 53
3.6.8安全系统选型 54
第四章 建设内容 56
4.1卫生数据中心 56
4.1.1数据中心架构 56
4.1.2数据中心环境准备及基本要求 57
4.1.3数据中心主要设备配置需求 57
4.2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 60
4.2.1平台总体结构 60
4.2.2消息交换中心 64
4.2.3运营监控管理 65
4.2.4消息交换接口 68
4.2.5外部接口 68
4.2.6对外提供的服务 69
4.3新农合信息系统 70
4.4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74
4.4.1健康档案管理子系统 75
4.4.2全科医疗子系统 78
4.4.3慢病管理子系统 88
4.4.4孕产妇保健管理子系统 89
4.4.5儿童保健管理子系统 91
4.4.6双向转诊子系统 93
4.4.7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96
4.4.8社区综合事务管理平台 96
4.5协同信息平台 99
4.5.1患者身份识别 99
4.5.2电子健康记录共享 101
4.6社区卫生分析与决策系统 103
第五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 107
5.1项目实施原则 107
5.1.1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107
5.1.2联合共建、保护投资 107
5.1.3分步实施、注重效益 108
5.1.4实用先进、安全可靠 108
5.2项目建设重点难点 109
5.2.1整体规划的科学合理性 109
5.2.2基础网络设施的健全 109
5.2.3标准协议的制定与执行 109
5.2.4业务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 109
5.2.5配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推行 110
5.3项目组织保障体系 110
5.4项目建设管理制度 113
5.4.1项目建设管理机制 113
5.4.2项目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114
5.4.3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116
5.5项目建设阶段划分 119
5.5.1 需求分析阶段 119
5.5.2 方案设计阶段 120
5.5.3 开发测试阶段 120
5.5.4 项目培训阶段 129
5.5.5 接入整合阶段 130
5.5.6 系统试运行阶段 130
5.5.7 正式运行阶段 132
5.5.8 项目验收阶段 133
5.6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138
5.6.1进度安排 138
5.6.2进度控制 138
第六章 培训和售后服务 139
6.1项目培训 139
6.1.1培训内容与日程 140
6.1.2培训质量控制 141
6.1.3培训预期结果 141
6.2项目售后服务方案 141
6.2.1服务时间 141
6.2.2服务范围 142
6.2.3维护方式 142
6.2.4定期跟踪 142
6.2.5其他售后服务 143
6.2.6江苏省售后服务机构情况 144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目标,同时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07年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发布了《卫生信息框架标准》,《医院基本数据集标准》,《公共卫生信息分类框架和基本数据集标准》,《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规范和基本数据集标准》等标准的讨论稿,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规范和标准。综合上述卫生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国内外现代化区域医疗卫生发展的必然之趋,是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技术手段和基础保障。
2009年,国家卫生部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指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是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提出建设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英美发达国家,在减少病人重复检查,提高健康服务能力,降低医疗费用方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主要依靠建立全地区统一的个人健康档案库(Electronic Healthcare Records,EHR)。EHR是以人为本的数字化健康档案,记录了一个人从出生至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医疗保健信息。通过EHR,实现个人健康信息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交换和共享,使得病人不再需要在医院间不断重复检查,并可实现对个人的健康评估和干预,进一步加强对个人健康的管理和预防。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也已开始这方面的建设和试点工作。如上海市闵行区已率先为区内60多万居民建立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利用全区统一的居民健康卡整合了区域的医疗卫生资源,建立了全区统一的卫生信息平台向居民提供健康管理到疾病诊疗的全程健康服务,同时利用信息平台加强的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监督和绩效考核,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推进了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从而提高了辖区内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1.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