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教程

获得积分
资料库会员登录
搜索: [高级搜索]
下载首页 | 资源分类 | 下载排行
您的位置: 首页 > 细分领域系统 > HIS
 
分类导航
下载排行
最新资源
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教程
资源大小:47.83 KB 资源类型:文档
下载积分: 0
更多
-->
下载统计:总下载:0,本月下载:0,本周下载:0,今日下载:0
发表评论 错误报告 加入收藏夹
资源介绍
第一节 信息技术
  
  《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教程》,是应用信息技术对医院实行现代化管理的一门学科。它基于计算机、网络对医用信息的储存和传输技术,实现对全院行政、财务、预防、医疗、护理、药事、后勤等的全程自动化管理,是医院及其信息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掌握和运用的科学。
  
  一、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这是因为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标志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发展世界经济战略的核心。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其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各发达国家都将信息产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
  近年来,美国在信息高科技及其产业化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借助其在半导体生产技术方面的优势,加速了该国的信息化进程;欧共体国家在信息科技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准,而且由于在国际性组织中占有多数席位,被他们采纳的有关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协议和标准等,大多成为以后的国际标准,因而欧共体国家对全球信息产业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各发达国家正加速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西方发达国家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发面向21世纪的信息技术,各国政府正在雄心勃勃地规划适应信息时代的全国性信息网络,把它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NII)。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简称)的定义是:由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所组成的一个完备网络。通信网、信息源、终端设备和人是NII的四大要素。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的通信网络平台必须作到无缝连接(Seamless),即必须统一标准、互相开放、互连互通、互可操作。
  (三)各国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旋律是"高速度,大容量,高效率"
  (1)高速度。主要是指建立高速度的信息交换网络。目前,全球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均采用卫星通讯技术来提高其速度;局部和区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都采用ATM为基础的B-ISDN技术、2.5GBPS光纤高速传输技术,从计算机网络入手,逐步将计算机、电信和有线电视"二网合一",实现由数字化图书馆获得所需文献、资料、专利、期刊等,实现图书情报资源共享。由此,还可以实现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服务。
  (2)大容量。主要是指建设大型数据库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目前,信息系统的建设基本上已经脱离了传统的XBASE这样的小型应用环境,逐渐转向了SYBASE、ORACLE、SQLSEVER、INFOMIX等一些大型数据库的支撑平台,使得数据库系统的访问速度、存储容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信息形式与通讯接口的多样化,为多媒体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能,而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的使用,使信息系统面向全球范围的访问能够成为现实,"地球村"也就不再是一个神话。
  (3)高效率。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取得长足的发展,一大批具有高速度、可靠性、强处理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应运而生,这标志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效率时代。目前,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突破了每秒百亿次的大关,小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也已达到了每秒十亿次,而面向大众的微型计算机(PC)的运算速度也已达到了每秒7500万次,这样的运算速度为高效率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随着计算机字长的不断扩大,CPU功能的不断多样化,这使得现代的计算机系统具有了更加强大的处理能力。而广泛采用的RSIC技术0.8微米的微电子技术,使得现代的计算机系统具有了更高的可靠性。
  上述新技术的应用无不体现了当今信息处理的"高速度,大容量,高效率"这一主要特征。
  
  二、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主要应用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经历了3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成为现代医学中的一个新的边缘科学,称为医药信息学(MedicalInformation)。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计算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有了很迅速的发展。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在医疗领域中主要应用于远程医疗、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简称HIS)、电子病案、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CommunicationSystem(简称PACS)。它们,不仅相对独立,而且彼此之间密切相关。在进行联网互通后,能显著地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1)远程医疗:是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临床医学研究相结合的新成果,它主要通过网络将异地或多地的专家和患者之间动态地连接起来,使医者与患者、双方或多方有如面对面一样地就诊和会诊,患者的医生可以将有关病历资料、检查资料输入计算机网络,与异地或多地专家共享,由专家为患者诊断或进行会诊讨论。于是,各地患者均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享受各大医院著名专家的直接指导、诊疗,这样大大方便了患者,使患者能得到及时的确诊与治疗,降低了诊断费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参诊医院的治疗、服务水平。
  (2)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主要利用局域网将临床科室、辅检科室、功能科室联系起来,便于医院的统一管理和运作,是一种新型的医院管理模式。
  (3)电子病历:利用特殊的数据格式和集中存储建立的病历的电子文挡,由于它具有占有空间小、保存容量大、有利于快捷输入、迅速检索查询、使用方便、能永久保存等特点,并能在广域网环境下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满足远程医疗的需要,是纸病历无法比拟的,这是病历发展的必然趋势。
  (4)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它是将X线、CT、MRI、彩超等医疗设备所产生的图像信息等的收集、存储、传输、处理、提取和交换数据的信息系统,运用,还能解决所人力不足和空间的不足以及资料和容易丢失、错拿等问题,是一种全新的医技资料管理模式,并便于远程医疗。
  
  三、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基于HIS是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应用的基础,发达国家的医院已比较广泛地采用了HIS,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主要是七大系统
  (1)业务处理系统(TPS):即部门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包括三个方面的自动化:⑴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发药、检查报告等流程的自动化;⑵住院床位管理、医嘱处理、费用结算等过程的自动化;⑶物资设备、财务人事等后台支持部门的业务过程自动化等。
  (2)决策支持系统(DSS):即将TPS采集的各方数据链接为数据仓库,通过调动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对数据仓库进行访问并计算,辅助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的决策。
  (3)医疗信息系统(MIS):包括实验设备联机系统、医学图像存储与通信系统(PACS)、专家诊断智能系统等。
  (4)办公自动化系统(OA):包括日常办公事务处理、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档案管理等。
  (5)文献检索系统:包括院内馆藏,期刊专题检索和通过Internet访问Medlin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
  (6)疫情报告系统。
  (7)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等。
  (二)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1)建立电子病历,促进医疗行为规范化:病历记录作为医疗的一项基础性数据,在临床诊断中具有法律文件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但书写、保存病历又是一项极为烦琐、细致的工作。电子病历,基本上同时解决了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所以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是一项有前途的技术。它能及时地将来自各方面有关病人的分散资料,整理成数据形式的综合资料,并能增加图形和照片等临床诊断信息,协助医师做出诊断,在诊断后计算机还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提出诊断依据、拟定治疗方案、进行质量检查等。还可通过联网直接进行院内外信息交流。
  电子病历系统是综合了检查信息、医疗影像、医疗指令的新型病历,临床诊断更方便,医师更容易收到反馈信息,能监督医疗质量,杜绝不完整、不合格病历,且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比纸张型病历的信息管理更迅速有用。
  (2)建立住院病人基本信息集,促使医疗质量评估标准化:收集、整理和分析住院病人的信息,不仅能了解医院的运行状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医疗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国外的做法已证明了这一点。
  住院病人基本信息包括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年龄、性别等)、入院日期及状态、疾病和手术编码、住院费用等。研究我国住院病人的特点,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病人分类方法,探索新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使之在整体上提高我国医院管理学的研究水平,使医院管理与医院的发展相适应。
  (3)建设医院计算机网络,推动医院管理科学化: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计算机是分散管理的,仍处于单机、单站或局部联网的工作状态,存在着各种数据不能共享、重复劳动等弊病,不利于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要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只有科学地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加强医院管理和科室间的联系。因此,计算机是否联网,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单位信息管理技术水平的标准和医院管理科学化的象征。
  (4)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提高医院管理效益:中国许多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正在快速发展,已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全国信息专网或地域性专网,如医保社保网、银行电子商务、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等等,这就势必要求医院和整个医药行业必须将自己的网络与其他网络进行互联互通,才能保证各项相关工作的正常运行。所以如何做好这一工作,既是形势发展的必然,也是医院信息化工作者必须尽早解决的一个难题,才能获得良好的医院管理效益。
  (5)建设医疗卫生信息高速公路,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信息高速公路,是以光纤电缆为"路",将电话、电视、计算机等现有信息传播工具的功能融为一体,成为多媒体的传播工具,可以使人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进行声音、图像和数据交流。信息高速公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使专家们的知识技术成为共有的宝贵财富,如进行网上教学、社区医疗服务、卫生系统联网、远程医疗会诊咨询服务、医疗保险等。它的建成,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大大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将彻底改变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和医院管理模式,医疗工作将不再局限于一所医院、一个地区、而是扩大到全国乃至全球。
  
  
  第二节 医院信息系统
  
  一、发展概况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在国际学术界已公认为新兴的医学信息学(MedicalInformatics)的重要分支。美国该领域的著名教授Morris.Collen于1988年曾著文为医院信息系统给予了如下定义: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的信息网络平台。
  (一)国外
  电子计算机在世界各国医院的应用已有30多年历史:
  1.美国:20世纪60年代初,便开始了HIS的研究。著名的麻省总医院开发的COSTAR系统从60年代初开始,发展到今天,成为大规模的临床病人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70年代HIS进入大发展时期,美日欧各国的医院,特别是大学的教学医院及医疗中心纷纷开发HIS,奠定了医药信息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70~80年代,美国的HIS产业已有很大发展。
  1985年,美国全国医院数据处理工作调查表明,1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80%实现了计算机财务收费管理;70%的医院可支持病人挂号登记和行政事务管理;25%的医院有了较完整的HIS,即病房医护人员可以直接用计算机处理医嘱和查询实验室的检验结果;10%的医院有全面计算机管理的HIS。
  2.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就进入了医院的医事会计、医院管理、急救医疗等领域的信息管理工作。70年代末,一些大医院开始研究建立医院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HIS日趋成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开发和使用历史。例如,大阪大学医院由政府投资于90年代初重建,现有1000张住院床位,日门诊量2000多人。该院于1994年与日本NEC公司合作,建设了大型医院信息系统。该系统经过不断完善,实现了医院主要工作的计算机化,包括门诊病人的预约、就诊、交费、实验室检查、取药以及住院病人的医嘱处理等全过程。该系统最有特色的是"全自动检验预处理系统",医生在计算机上为病人开出检验医嘱后,机器打印检验条形码,自动为试管贴条形码;医护人员抽血后,机器识别试管条形码,自动判断检查项目,并将检验结果存入患者病历中供医生查阅,检验的整个过程全部自动化,基本不用手工干预。
  在实际操作中,该系统也存在一定问题:医生工作站部分医生录入医嘱比较麻烦,患者病史记录录入没有很好解决,PACS系统虽然已经实现(使用CR将X光片数字化),但由于专业显示器过于昂贵,只能在放射科配备,医生工作站配备21寸普通显示器,只能用于浏览,即使在放射科,也主要使用X光片进行诊断。
  多数日本医院是80年代以后开始进行HIS建设的,但发展快、规模大,是以大型机为中心的医院计算机系统。如北里大学医院的IBM/3090双机系统。当前日本的HIS总的趋势是系统化、网络化、综合化,开始走自上而下的开发路线,一般都有大型机作为中心、支撑整个系统工作,并尽量采用微机和网络技术,投资规模大,采取实时工作方式,即数据从发生源直接输入计算机。到1991年统计有近10家实现或基本实现此种方式。支持诊疗的功能在不断加强,系统24小时运行。不少软件是医院和计算机公司联合开发的,一些大公司也开发了一些通用的医院信息管理软件包,也有些医院自己开发。如北里大学,开发了综合的HIS,开发费用(机器设备除外)为3亿4千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00万元)。日常运行费用支出为一年5亿1千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
  3.韩国:医院在医疗信息化方面非常舍得投资。九老医院是私立高丽大学医疗中心的附属医院,有850张病床,28个科室,986名工作人员,其中专家100名,医务人员534名。九老医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简称O.C.S(orderingcomputersystem),大约花费了200万美元,正在建设的低价位的PACS(医学图像系统)也要100多万美元。和我国以病房管理、门诊管理、药房管理、病案统计为目的HIS不大相同,O.C.S系统是以大夫对病人的诊治为中心的系统,它提高了治疗效率,减少了病人的麻烦。
  九老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大约有400台终端,分布于各科室,当病人要预约看病时,可以通过电话预约,并存入计算机,到预约的时间病人到门诊室持卡就诊。如果是初诊病人,则先填表,由挂号处将病人的主要情况输入计算机,然后由制卡机制成个人IC卡,病人持卡到自己要求的大夫诊室就诊。每个诊室的医生面前都有计算机终端,病人的基本情况能随时显示在医生计算机的屏幕上,医生可根据病情将化验的各项要求,连同病人的基本病况一并输入计算机;化验的数据由仪器直接输入计算机自动记到病人的病历上;各种化验检查完毕,病人回到门诊处,大夫根据显示屏上显示的化验检查结果向计算机键入处方;病人此时只要到药房等待取药,药房配药机根据大夫的处方,自动地将药分类分包装袋,并在药包上打印出病人的姓名。
  在病人整个的就医过程中,九老医院各科室为病人服务的各个项目,都是根据大夫键入计算机的医嘱进行的。住院病人也与上述过程相似,区别就是大夫的医嘱会传至病房护士站的终端,护士根据大夫的指令取药、送药、打针。甚至病人三餐吃什么,在终端显示屏上都会有明确的嘱咐。
  4.欧洲:欧洲的HIS发展比美国稍晚,大多数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开始。欧洲HIS的特点是实现了一些区域信息系统。如丹麦的RedSystem,管理76所医院和诊所。法国第八医疗保健中心实现了能管理3所大医院和3所医药学院的一体化信息系统-GrenobleIntegratedHIS。随着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欧洲各国区域性医院计算机网络将实现。目前欧共体的SHINE工程已经开始,英、法、意、德许多公司都参与了此项工程。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和开放网工程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
  在初级的保健部门中,电子病历系统或全科医师的业务管理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初级保健管理部门具有深远历史根源的国家,象英国、爱尔兰、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电子保健病历的影响是很广泛的。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在欧洲一些国家正在迅速推广,大体上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用于全科医生独自工作,如荷兰;另一种情况是政策或法规要求医生提供电子化补偿。另外,一些国家分发患者保健卡的行动也要求医师去买读卡机或PC致使在主要保健部门电子病历应用率与任何地方相比都高。
  欧洲正在推广的公民个人健康记录将导致新一代电子病历系统的产生。新型电子病历不仅可供患者直接访问,而且还可以容纳和参考来自于患者对自身慢性疾病进行监控所得来的信息、观点及看法。患者把信息直接输入电脑,包括自我控制的日常运动、参加的各种活动、日常行为和情绪等。这样,将有利于改变最初护理阶段运用电子病历的性质,使之成为不仅用于保健,而且用于对疾病的预防、监控,最终形成一个对公民进行保健教育、提高保健意识的综合系统。
  欧洲委员会在第五项工作计划(THE5THFRAMEWORKPROGROM)中,对以公民为中心的保健体系的发展方向给予了肯定,这一计划实施的重点将放在支持保健连续进行的远程医疗保健应用与服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研究上。
  (二)国内
  1.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20个年头,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单机单用户(PC机)、多机、多部门独立系统的应用(PC机+FoxBase+局域网+部门级信息系统)、全院级应用(C/S、B/S结构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
  在我国已经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医院中,在信息化建设规划方面主要有两大方向:
  第一条主线是支持管理,使医院更有效率地提高收入的管理信息系统(MIS),这条线的核心是财务,其宗旨是能够为院级领导从企业管理的层次上提供决策支持,按照最高需求向院长提供整个医院的运行情况,并对医院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起到提示作用。下一步则是做到每个科室都能够在系统中完全掌握自己的所有明细账目,把一些管理层的任务分交到部门(或科室)级。
  第二条主线是围绕临床医疗。临床医疗系统相对比较复杂,协和医院认为各系统存在轻重缓急,应遵循着"医嘱处理-实验室检验系统-医护工作站-医学影像系统"的发展顺序建设自己的临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如果不能相应地普及医生工作站,即使存在大量的病人信息也只能放在磁盘上,对医生没有作用。
  从宏观上看,医院信息系统大体上应按照"管理信息系统-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区域医疗信息网络"这样三大阶段来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还处于第一到第二个发展阶段。
  医院信息化大都处于初级阶段:
  截止到目前,我国大部分大中型医院基本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信息化建设。"计世资讯"调查发现:最近几年来主要的信息化建设包括HIS建设、内部网络建设、收费系统、临床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等方面(见图1-1)。



图1-1中国医卫行业最新发展方向图示

  在被调研的医院中,有66%的被调研者近几年的重点工作是HIS建设,但这类系统只能提供局部的、小范围的信息,而不能为医院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提供全面、科学的信息,其中较多停留在以财务结算为中心的运行模式上,而较少或局部涉及临床医疗系统,对于外部环境协调和内部环境整合则更少考虑。收费系统仅仅是大"HIS"概念中的一个子系统,通常是各医院开展信息化工作最先投入进行的一部分,研究显示,很多医院的HIS仍停留在收费系统阶段。
  调研中还发现,已经有少量医院开展了医保方面的信息化工作,华东、华南地区的一些医疗机构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此外,还有一些医院在系统内部开展了远程医疗的项目。
  同时,我们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医院近几年的工作重点已经放在了临床医疗系统方面,这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的一种表现。在这些医院中,有的处于规划HIS的初期就把中心放在了医疗本身之上。还有一些医院信息化工作开展得较早,窗口收费系统已经运行多年,近两年工作重点主要围绕着病人与医疗过程的信息化展开。
  就全国而言,医院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方向是各有择重的。
  2.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虽然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从宏观方面来看,缺乏统一的HIS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HIS系统模型构建和整合存在技术障碍,应用系统彼此独立和封闭医疗资源不能共享。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医院,究竟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通过调研发现,虽然问题林林总总,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资金:有的医院在进行了信息化建设规划后,由于资金不到位而使得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有的医院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⑵技术与人才: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使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因而需要计算机技术人员,特别是需要既懂计算机又懂医学的人才,但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
  ⑶合作伙伴:医院方面希望获得长期稳定、服务到位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但是具备好品牌、好思路、好设计、好设备、好技术、好人才、好服务、好信誉的"八好"的医院信息化服务商较少,在项目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水平以及项目服务内容和水平上,都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⑷医院自身:不少医院领导及其信息中心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缺乏应有认识和整体规划,同时医护人员对计算机知识也极其缺乏。
  ⑸管理流程:医院原有管理观念、体制、规章制度等不适用于现代化医院的管理流程,也不适用于计算机管理,但这些问题尚不能被管理人员所认识和被医院制度认同。此外,医院业务系统的多变性也给软件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观念、制度和习惯等原因,致使医院现有的业务流程很难改变,属于结构性的调整更难以实现。虽然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可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根据医院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目标用计算机来模拟仿真,提供出多套流程重组方案供选择,但是多种因素使得"积重难返",甚至使用计算机管理按照旧式流程设计管理软件,沿袭现有流程的弊端,这就导致"穿新鞋走老路"的结局。
  3.2003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将加快步伐
  进入2003年,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也在发生着变化。医卫行业的信息化步伐将加快。根据计世资讯对医卫行业的研究,2003年医卫行业信息化投资将以32%的高速度增长,投资重点最多的是开始建设或者进一步完善扩大HIS系统,还有一部分医院正在由医院管理向临床医疗信息系统的方向变化。
  2002~2003年,医卫行业正在进行或规划启动的信息化项目主要有HIS系统的启动、完善、整合,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以及临床医疗系统等。由于HIS的概念比较广泛,也比较模糊,所谓"HIS系统的完善与整合"其实包含的层次也很多,有的是增加新的子系统或模块,有的是把已有的模块连接整合在一起。
  其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医院明确指出了具体的建设项目,如医学影像系统(属于临床医疗系统范畴)、电子病历、远程医疗、药房管理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医院已经把PACS系统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由于PACS系统投资较大,对医院的设备、技术以及信息化现有水平的要求都较高,如果仅仅孤立地建设PACS,其应用范围和水平将大打折扣,PACS的应用需要与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如果一个医院正在规划建设PACS,即使现在不具备,随后也必然会相应地建设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等系统。同时,PACS对发展远程医疗也十分有利。
  正在启动建设HIS的医院大约占到20%,这部分医院中情况也不尽相同,一部分是从无到有从头建设,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原来已有少量的局部运用(如窗口收费),但准备重新进行整体规划,从HIS的角度对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
  投入大多在百万元以上:
  一般来讲,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规模是与医院自身的营业额相关联的。如果一家医院进入了平稳的运营期,信息化建设已经作为医院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不断推进的话,每年信息化投资规模大体应当在医院年营业额的0.5%~1%之间。
  当然,不同医院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自身状况决定了信息化投资规模的不同,但根据我们的研究,每年IT投资在100多万元的医院占据最大比例,约为三分之一。年投资额在百万元以上的医院大约占了一半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比例是基于我们所作研究的资料,而我们的样本选择偏重于大中城市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其营业额和信息化水平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这部分医院也可以说是代表着我国医卫机构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医卫机构信息化发展的历程和方向。


  
  图1-2近年医卫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

   2002年100万元左右的信息化投资规模在我国大中型医疗机构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其中50万元~100万元的占了23.5%的比例,100万元~200万元的占了22%,30万元~50万元投资规模的也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为19%。
  对于已经到来的2003年,一些医院对于全年的投资规模也做出了预计,其中100万元左右的信息化投资规模在大中型医疗机构中仍占据了最大的比例,50万元~100万元的占了18%的比例,100万元~200万元的占了20%,30万元~50万元的占了14%,而200万元~3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以及500万元以上投资规模的比例比2002年有所提高,分别为16%、12%和8%。
  我们以协和医院为例,目前协和医院每年用于信息化的投入大约占到医院年收入的1%~1.5%,2001年进行了全院的网络升级工作,由100M扩展到1000M,当年网络设备的采购费用大致为300万元以上。最近几年在购买设备方面,每年的投入大约都在200万元~300万元之间,基本上每3年升级一次服务器,网络布点也在不断扩大。
  
  

图1-3 2003年医卫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

  总体来说,医卫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投资在逐年增加,但是也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到最近几年,大约有40%的医院逐年增加投资,还有接近40%的医院则是分阶段投入。所谓分阶段,主要是指随建设项目以及项目进展阶段不同而变化,比如,医院在规划进行较大的重点项目时,往往投资较大,但具体到每年也是分期投入;而项目进展到一定阶段或完成后,也将会有一到两年的调整时期,用于完善和总结,投入则较少。
  在下一个阶段里,医卫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支持;
  (2)逐步完善HIS系统结构的规范和标准;
  (3)建设重点逐步由MIS向CIS、PACS和OA转移;
  (4)立足国情,技术方法和标准与国际接轨;
  (5)医院信息网络规划和建设;
  (6)加强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
  
  二、医院管理信息化迫在眉睫
  
  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和精心准备,我国加入WTO的谈判已经取得成功。中国入世将为经济高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给各行各业长期形成的观念和体制带来一定冲击。具体对我国的医院来说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入世后国外一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医疗服务机构进入国内,外商对医疗服务市场直接投资和瓜分,并与国内医院产生竞争,医疗服务行业的利润下降将成为必然。
  (2)入世后打破了医疗服务行业内的垄断,引入了竞争机制,过去那种只能在一家或几家医院就医,并在医院药房购药的限制将被取消;使国内医院经济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3)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将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职工失业的危机感会明显增加,现有医疗机构技术骨干队伍会产生激烈的动荡。
  (4)医院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运作方式不能及时转轨直接威胁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勿庸置疑,要面对这些挑战,医院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提高医院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则是最迫在眉睫的第一步。这是因为医院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正之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最好选择,从最基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可以把难以量化的东西全部量化,提高经济效益,扭转药房以存定销的弊端。
  (2)从源头纠正了不正之风。通过微机查询,患者能看到用药清单,加强了患者监督能力,从根本上杜绝了乱收费。
  (3)信息无纸传递,方便了病人就诊,提高了工作效率。
  (4)医院领导者可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到药品的进销存、财务的收支情况以及医务人员的管理情况。
  相对于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信息化、金融行业信息化来说,我国医院管理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国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财政支持,信息化的费用投入要靠医院自己负担。一般来讲医院会先考虑到盖科研楼、或住院部、或员工家属楼;如果利润还有盈余,则会买一些医疗设备,最后才会考虑到买计算机、买软件。
  (2)对医院管理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不够,相应的紧迫感不强。
  (3)医院相对于银行、企业来说,其运行系统更为复杂。如挂号系统比航班管理系统复杂得多。医院信息化的复杂性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4)缺乏既懂IT、又懂医学以及医院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也有一些医院初步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但使用效率不高,有的甚至形同虚设;系统的功能根本无法满足医院的实际需要。究其真正原因,就是缺乏精通这两个方面的人才来把他们很好的结合起来。
  虽然存在诸多的挑战,但医院管理信息化亦有非常好的发展契机。拿五年前我国医院的信息化状况与今天的水平相比,可以看到长足的进步。随着计算机水平的日新月异,以及加入WTO后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向国际领先的同行学习。我国的医院管理也将逐步走向现代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医院对信息化的投入程度不同。美国投入最多,基本在总收入的2~3%左右,欧洲在0.5~1.5%之间。而我国大多数医院还没有投入这项预算,只有协和医院的投入比较大,近年来每年的信息化投入达到该年总收入的1%~2%。中国医院每年收入有4千多亿人民币,这个数字还在逐年递增。如果按1%的比例用在信息化上建设上,总投入就有40多个亿。这是一个多大的IT市场,任何一个严肃的IT或数字医疗设备厂商都不会忽视这个巨大的商机。
  
  
  三、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多媒体技术
  1.什么是多媒体
  80年代多媒体技术的崛起和飞速发展,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广泛兴趣,成为90年代计算机研究、开发与应用的一个热点。有人把它称之为继纸张印刷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之后,人类处理信息手段的一大飞跃,是计算机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媒体(media)在计算机科学中主要有2种含义:一种是信息的物理载体,如穿孔卡片、磁盘、磁带、光盘、打印纸等。另一种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图像、数据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所说的媒体,是指后者而言。所谓多媒体(Multimedia)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在一起共同表达信息的形式,也就是说,计算机不仅能处理文字、数据之类的信息媒体,而且还能处理声音、图形、图像、电视图像等其它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媒体。多媒体技术是使计算机具有对声音、文字、图形、图像(以至电视图像)等信息进入输入、识别、存贮、处理、管理、输出等能力的有关技术。
  多媒体信息(数据)的主要特点:①复杂性,多媒体信息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组成的,通常包括正文(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图像等,这不仅使多媒体信息的存贮、检索以及建立多媒体数据库增加了难度,而且对不同的媒体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使得多媒体系统的功能较微型机、工作站要复杂得多。②海量性,多媒体信息的信息量是非常之大的,例如双声道立体声每秒的信息量为0.175兆安节或每分钟10兆字节,又如动态视频的信息量每分钟要占用540兆字节以上的贮存空间。③实时性,多媒体信息中声音和视频图像都是与时间有关的信息,一般都要求进行实时处理。另外,在多媒体的交互操作、编辑、检索、显示等方面也都要求很高的实时性。
  多媒体信息的上述特点,使多媒体技术具有许多显著的特征。一是集成性,即计算机能把来自各种媒体的信息集成起来,以声、像、文、图并茂的形式同人或别的计算机交流;二是信息量巨大并要求很高的信息传输速率;三是多个学科、技术的交叉、结合和发展,涉及到计算机、通信、电视、音响以及存贮介质等多种技术;四是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性等。
  2.多媒体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对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医院现代化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医院信息中有着大量的医学图像信息(如X-光片、CT、核磁共振、病理切片、心电图、脑电图等),它们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形态学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往的医院信息系统仅能处理数据型和文字型的信息,对静态的或动态的医学图像信息的管理(存贮、处理、检索和传送等)则无能为力;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其成为可能。如以下产品:
  ①三维(3D)数字化虚拟人体重建与可视化系统:支持DICOM3.0标准协议,具备灰度调整、增强处理、自动或半自动分割、三维ROI(感兴趣区)提取、测量分析、放大、存储、打印等图像处理功能,具备三维体绘制重建、精确立体定位、显示人体解剖结构等功能;
  ②多种医学影像配准与融合(Fusion)软件:病灶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计划的制定,往往需要来自不同成像方式的影像信息。不同的体层成像技术(如:CT、MRI、PET等)各自携带不同的生理、病理、功能或解剖学方面的信息。如果把不同来源的影像集总起来,构成所谓多模式影像,就能使这些影像信息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用以提高对病灶的确诊效果,这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多模式成像的关键是将不同时间,不同来源的影像按可比性和一致性原则在同一个坐标系中配准或融合,让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坐标关系,并将它们迭加融合到一张图像上显示。具有真正三维模式的CT-DSA、CT-MRI,CT-PET影像融合功能;
  ③虚拟电子内窥镜软件:具有三维实时性,支持DICOM3.0标准协议,具备灰度调整、增强处理、自动或半自动分割、三维ROI(感兴趣区)提取、测量分析、放大、存储、打印等图像处理功能。
  多媒体技术还可用于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因此,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扩大了现有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如果用光缆把多媒体工作站(终端)联结成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那么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将会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2)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及知识信息技术等相结合,就可以开发出更好的具有一定智能的辅助治疗、辅助手术和辅助管理决策等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提高医疗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如以下产品:
  ①医学专家系统:基于信息科学、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医学专家系统,特定疾病辅助诊断和治疗系统,病理图像分析系统;
  ②大型基础医学术语字典及知识库系统:系统符合国际标准,采用国际健康分类、疾病分类、放射性术语等,符合医学术语和规范,中文界面,能支持和接入各种临床信息系统,具有语音识别与合成、文字输入与识别功能。产品形式为软件或固化芯片。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医学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起着极大的促进和推动。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动画、影像技术等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像功能,在显示器上或在用大屏幕显示的视听教室里进行教学,就更加直观、生动,效果极好。人体解剖动画教学软件、模拟手术教学软件、复杂手术全过程的观摩示教软件等已广泛应用。如以下产品:
  ①图像引导手术计划和导航系统、虚拟手术培训系统:支持DICOM3.0标准协议,具备灰度调整、增强处理、自动或半自动分割、二维或三维ROI(感兴趣区)提取、测量分析、放大、存储、打印等图像处理功能;
  ②生物特征识别的医学专用软硬件系统:目前医疗设备众多,各种人机接口繁多,模式多样,有图文、语音、感知及生物特征等模式,需要有机联接,规范软硬件标准,并符合人机环境工程学要求。眼部、脸部、手部感知等生物特征识别的医学专用软硬件系统带有力反馈或触觉反馈,可用于虚拟医学手术系统。
  此外,多媒体技术还用于医院自动化办公系统、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图书文献检索等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信息高速公路
  1.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
  "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Highway),可形象地表述为:以光纤电缆为"公路",以集计算机、电话、电视、传真、数据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机为"汽车",高速"运送"各种信息(数据、视听信息、资料等),联成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速信息网络直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千家万户。
  信息高速公路问题早在80年代后期就已提出,当时在美国叫信息超级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1991年,弋尔提出"高性能计算机和通信计划法案"(HighPerformanceComputingandCommunnicationProgram,简称HPCC),并获得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作出一项重大的决策:放弃《星球大战计划》、终止超导对撞机计划、放慢航天计划,而重点实施由弋尔副总统亲自主持制定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这是一项世纪的信息基础工程,它将耗资约4000亿美元,历时20年。在美国政府的报告中,信息高速公路(即NII)被定义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一个能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能使所有人享用信息,并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相互传递信息",不仅如此,NII还有更广泛的含义,它包含了广泛和不断发展的设备种类,其信息源内容多种多样,具有大量的应用系统和软件,有系统的网络标准和传输编码,有大量参与开发其潜力的人们,简单地说,信息高速公路能使得人们随时随地、自由、便捷、廉价地获取所需的多种多样的信息服务。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将彻底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工作方式和利用信息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美国NII计划的出台引起世界各国广泛注意,西方发达国家反响尤为强烈,纷纷制定出本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不惜投入巨资"破土动工",加速本国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欧洲共同体于1993年12月,开始实施欧洲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10年内投资1200~1500亿美元,建设遍布欧洲的宽带信息通道,同时欧共体内各国也各自推出了本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国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方面,于1993年底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后,规划制定了"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工程。金桥工程是建立国家公用信息骨干网,是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一项跨世纪工程。金关工程是建立国家外贸企业的信息联网系统。金卡工程是电子货币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战略举措,将为建设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打下坚固的基础。
  综上所述,从90年代开始,一个震憾全球的兴建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正在掀起,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来势之猛,为人类科技发展中所罕见。一场全球性的争建信息高速公路,发展新型信息产业的竞争已经开始,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已被人们称为"左右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2.信息高速公路的社会、经济意义以及对医院现代化的影响
  信息高速公路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方面,主要有:①促进经济增长。它能提高生产率,扩大就业,缓解能源和交通危机,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估计,美国实施NII本身就将在工业部门创造3000亿美元新的销售额,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20%~40%,增加30万人的就业机会,减少交通量30%~40%;②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它将使科学家提高工作效率、遥控使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使用世界范围的各种数据库、共享文献资料、扩大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和讨论,从而促进科技发展;③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它将使每个学生都能听到最优秀老师的讲课,改变老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可减少40%的时间和30%的费用,还可多学30%的课程;④提高医疗水平,缓解已成"老大难"的医疗保健问题,仅美国就可节约保健费用高达1000亿美元;⑤公共信息网络为公众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此外,还有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促进社会信息化、促进商业繁荣、甚至有可能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观念,等等。
  信息高速公路对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医院信息化的进程: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将为医院提供最新最好的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带动医院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医疗设备将向小型化、数字化、多媒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些设备与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及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互联,从而使医院信息系统提高到更高更新的水平。医院信息系统将由面向一个医院发展到面向社会,乃至面向全球。
  (2)提高医疗水平和科研、教学水平:目前INTERNET网已用于远程医疗、凝难病症会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连接着世界上数百个著名的医学研究机构、医学临床与教育,以及预防保健等各领域不可缺少的医学信息处理工具。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建立全球公共卫生网络,除进行全球疾病监测、生命统计和流行病学研究外,远程公共卫生教学也是重要目标。不久的将来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的必要技术支撑环境和基础设施。
  (3)促进社区和个人保健事业的发展:INTERNET网的应用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开发应用,将极大地推动社区保健和个人保健事业的发展,扩大和强化社区保健职能。由远程医疗系统、计算机化的病历系统、个人健康信息系统以及统一的电子申报系统等组成的医疗保健信息网络系统,将从根本上改变"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提高偏远地区的医疗保健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促进自我保健和预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按字母检索

下载须知:
大部份资源无需注册即可下载
需要积分的资源要在会员中心注册会员并用 积分体系中提示的方法赚取积分才能下载。

免责声明:
所有资源只能用于参考学习,不能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