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村)区域卫生管理信息平台
一、 项目背景
乡镇级医院是我国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的医疗服务机构,随着国家新型农村医疗体系的建立,每个村卫生所、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院担负着基础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国家对这些医疗机构的投入逐步增加,公益性特点明显,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也随之需要加强,如人才培养、药品统一配送、设备与材料的管理等。随照信息技术的发展,构建区域化的卫生信息管理平台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能有力支持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 现状分析
1、 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单位不能及时的监管
上级卫生主管部门不能实时监管村乡两级医疗机构经营及资金使用情况;乡镇卫生院因收入有限,也没有实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费用,信息化利用水平低。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乡卫生院不能及时补偿费时费功费力
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乡卫生院全靠手工完成,无法及时为参保农民报销结算,人员工作量大且受人为因素影响容易出错。随着新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广泛推行,这一矛盾正变得越来越突出。而在村卫生所一级,则更没有计算机信息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下一步发展也要求村卫生所是医疗保险政策推行的难点之一。
3、 药品、耗材管理混乱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由于没有实施计算机管理,药品销售与诊疗服务项目无法实现管理,药品(包括耗材)质量和进药渠道不能有效监管,群众用药安全存在隐患;服务项目以及收费项目也没有统一的监管,这些单位在纳入公共卫生体系以后,必须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有效为基层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4、 农民没有健康档案,疾病预防水平低下
没有建全的健康档案资料,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与信息交流,有疾病发生时不能及时提供病史资料。卫生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获得所需的信息,无法动态、及时、准确、高效的对基层社区进行业务指导、监控、监督。
5、 公共卫生管理薄弱
对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围产期保健,育龄期妇女体检,儿童计免都无法得到具体的真实数据。
三、 平台目标与架构
目标:区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的核心思想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依托Internet网络,以“为病人进行合理资源配置”为目的,构建县、乡、村的三级网络架构,建立统一的卫生管理平台,实现全县联网,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对县乡(村)卫生机构的统一管理;实现业务处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实现门诊、住院、药品以及新农合的计算机管理;实现内部医疗业务与合作医疗实时结算的有效结合;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方便农民看病。
逐步建立起区域内所有居民的健康档案数据库,对慢病与老年病进行主动的治疗与预防,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精确化管理,并逐步实现与上级医疗机构的连接,有效进行双向转诊。
本系统基于B/S结构多层数据库架构的设计方式,采用JAVA语言开发工具,安全保密性强,具有跨平台直接访问WEB的功能,能在Win2000XP2003等不同系统进行操作,支持各种大型关系数据库如ORCAL和MS SQL SERVER2005等,数据安全得到电信级的保护,具有多层安全机制。同时,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有助于今后系统的升级和业务调整,满足分布式客户站点的维护升级需要。
四、 功能简介
1、村卫生所信息管理系统
新农合个人账户消费
门诊病人收费划价
药品管理
财务管理
2、乡卫生院信息管理系统
门诊收费、新农合个人账户消费
门诊患者收费,药品划价,退费,日结。
住院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