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经验与体会
邓小虹①
①北京市卫生局,100054,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70号
200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医改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目标。医疗卫生信息化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技术支撑,其运行建设模式必将由各医疗卫生单位自主建设向政府主导建设转变。因此,研究政府主导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律和特点,保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全面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北京卫生信息化建设历程
北京卫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1.1 初步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是北京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医院各自为主建设,北京市各医疗机构陆续开展了医院信息化工作,在二级以上医院实施部署了医院信息系统(HIS),初步形成了支撑医院医疗业务运行,保证经济核算,开始深入临床信息的局面。而在卫生行政及公共卫生信息化方面政府投入很少,信息系统缺乏全面统筹和规划,信息缺乏整合和共享,卫生信息化工作发展缓慢。
1.2 快速发展阶段 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2003年抗击非典型肺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给北京卫生信息化工作带来了发展契机,进入了2003年至2009年卫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2004年11月,北京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建设的意见》(京发〔2004〕23号)的文件,提出加强一个机制四个体系建设,即围绕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重点建设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公共卫生信息四个体系。2005年3月,市卫生局、市信息办、市发改委、市编办、市财政局等五个部门联合签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京卫办字〔2005〕4号)。这两个文件的下发,标志着政府主导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开始。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信息化工作,在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方面加强了投入。北京市卫生局制定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开始了卫
1
生统计平台、卫生行政审批、卫生监督执法、疾病预防控制、社区卫生、新农合、血液管理和计划免疫等公共信息系统建设。北京卫生信息化在政府主导下,全面快速发展。
1.3 整合共享阶段 2009年1月,国家新医改方案颁布,卫生信息化作为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和八个方面体制机制的“四梁八柱”之一,第一次写入我国的最高政策文件中。北京卫生信息化再一次迎来机遇,在政府主导下,进入整合应用阶段。
在这个时期,医院信息化方面,大部分医院已经从以经济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设走过来,开展以医生工作站和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在公共卫生信息化方面,以应用为导向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的核心业务,全面支持了业务管理。以建立居民全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