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银医一卡通金额功能加载方案
摘要:充分利用银行的信息与网络资源,发放使用范围局限在医院内部流通的专用的银行医疗副卡或银行医疗卡与支付短信回复,大大提高持卡消费的安全性。统一使用身份证号作为病人ID号,统一就诊流程中的费用支付模式。实现银行医疗卡在各医院间流通使用,为实现病人信息共享打下基础。
关键字:门诊一卡通 居民健康卡
一、医院就诊流程改造方案分析
根据卫生部“先诊疗后付费”的要求,各医院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门诊流程改造。主要有医院就诊卡充值;银行卡签约二种模式。这二种模式虽然优化了门诊流程,但对患者增加了充值与退款等程序,银行卡直接在医院门诊流程中产生许多新的问题与使用风险。
这二种形式的门诊流程改造也无法实现各医院间的患者身份的唯一性与统一的支付模式。
1、就诊卡充值:在医院发放就诊卡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就诊卡的医院内部个人帐户。患者就诊前必须通过现金或银行转帐将一定数量的金额打入到就诊卡上,费用支付时扣取就诊卡上帐户金额。
由于就诊卡上的资金只能在本医院内部流通,所以多数患者在就诊完会将卡上余额取出。由于每次看诊充值时,不知道需要消费多少,所以会造成多次充值。由于患者使用现金多次充值,很容易遭到不法分子盗窃。
2、银行卡签约:就是将银行卡上加载患者就诊ID号,替代就诊卡上医院门诊流程中刷卡使用。
(1)病人ID号生成:由于银行卡中的个人信息的泄漏,容易造成犯罪分子复制银行卡,造成持卡人资金损失。所以银行一般不提供持卡人身份证号与其他信息。银行卡签约只有现场通过身份证签约,或输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完成针对银行卡患者ID号的生成。签约过程复杂,患者难以接受。
(2)一人多卡:患者更换银行卡后,患者需要重新签约。
(3)多人一卡:若全家使用一张银行卡支付时,患者需要重新签约。
患者在重新签约时,若输入的信息有误,就会造成病人前后看诊资料无法共享。
(4)刷卡安全:为了实现银行卡在医院各环节的交易,需要在门诊就诊各环节出示或刷银行卡。由于医院人员繁杂,医院中引入大量通用的自助支付设备,为此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对银行终端设备作案的机会。
患者在看诊后手持病历本与医生开具的各种单据与附联。再加上在各环节刷卡时产生的回执,造成患者手上出现大量各种单据与卡证。由于在门诊就诊流程各环节(挂号、叫号、看诊、支付、排队拿药)都需要直接刷银行卡,患者多是有病到医院就医,精神欠佳,很容易造成银行卡丢失或被盗。
二、银行副卡业务介绍
为了满足客户多卡消费的需求,各银行推出基于主卡的银行附卡业务。主副卡是指多张卡片同时对应一个卡户。其中一张是主卡,对卡户具有完全的操作权限,其余卡片为副卡,在主卡的授权范围内进行取款、消费等业务。
1、一张主卡可申请多张副卡
2、主卡持卡人可以凭主卡、有效身份证件在任一联网网点设置修改对副卡的额度控制方式和周期额度
3、副卡的取款额度不得超过主卡的设置
4、主卡、副卡存(取)款均增(减)账户余额
5、副卡的可用额度与主卡的设置有关
6、主卡可撤消副卡,副卡不可撤消主卡
7、主卡清户是必须收回所有副卡,副卡如丢失应挂失
三、银行医疗卡设计方案
银行医疗副卡或银行医疗卡是银行专门为持卡人,局限在医院内部实现现金支付而设计发放的。一个人只能在一家银行领取银行医疗副卡或银行医疗卡。
1、银行医疗卡格式:
卡号:身份证+姓名;
卡介质:双磁条卡,二磁道写入身份证号+姓名;三磁道写入银行卡号与其它信息;
2、发放方式:
由于银行医疗卡或银行医疗副卡使用局限与医院内部,可以减化发卡流程实现现场签约发放。
3、发放种类:
(1)银行医疗副卡:利用现有银行卡资源,对提供通用银行卡的人员,发放基于各类银行卡的医疗副卡,与通用银行主卡产生主副卡关系。一张主卡可以办理若干个银行医疗副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