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导航 |
 |
|
|
|
|
资源大小:14.21 KB |
资源类型:文档 |
下载积分: 0 |
|
|
-->
|
资源介绍 |
|
PACS(医学影像传输系统)首次出现在七十年代末,是
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系统。主
要用于解决医学影像的采集和数字化、图像的存储和管理、医
学图像的高速传输、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和重现、图像信息与其
他信息的集成等5个方面的问题。
医院信息系统(HIS)已在省内外许多医院展开,有效
提高了医院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效益,体现了信息化建设对
医院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随着HIS 有效、稳定运行,许
多医院开始将信息化的发展目光指向PACS 的建设。
PACS的建立使占医院医疗数据量80%的影像数据进入医院
信息系统,实现无片影像库和影像资源共享,建立完整的以
电子病历为中心的病人信息库,医生可以像在HIS 中查阅病
人病历、检验结果那样查阅病人影像学检查的图像结果。
PACS建设是现代医院信息化的重要环节,PACS的建立标志着
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1 PACS系统的功能和优势
1.1 在医学信息领域主要提供4 个方面的功能:
①在诊断、报告、会诊和远程工作站上观察医学图像。
②根据图像的性质,把图像存储在适于短期或长期保存的
介质中。
③利用局域网、广域网和公共通讯设施进行通讯。
④向用户提供一个集成信息系统。
1.2 涉及多项技术:计算机、通讯、存储、数据处理、图
像显示、压缩、人工智能、光电子设备、安全、标准化和系统
集成。依规模大小可分为4 类:
①科室内PACS 系统(Departmental PACS);
②院内图像发布系统(Inter-Hospital Distribution
IHID);
③整个医院PACS 系统(Full Hospital PACS);
④基于全院PACS的远程放射医学系统(Full Hospital
PACS/Teliradirlogy)
1.3 目的在于:促成医院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提高诊
断水平,降低固有成本,加强质量管理,构建临床信息资源。
1.4 相对于传统基于胶片,PACS 具有许多优势:
①数字图像代替胶片减少了制造和购买胶片及相应化学制
品的费用。
②昂贵的胶片存档空间被安放数据处理和存储设备的更
小、更整洁的场所代替。
③减少了管理胶片的工作人员费用。
④将不再有胶片的丢失、错放、老化等问题。
⑤对已存储的图像进行多份拷贝变得既简单又直接。
⑥完善的统计、查询功能;
⑦快速获取图像。
⑧根据诊断需要,可以灵活的处理图像。
⑨便于处理远程医疗服务。
2 医院建设PACS 的时机、条件
很多医院把影像系统的建立作为一个设备引进工程来考
虑,对建立一个实用系统的代价估计不足,最后建立一个演
示系统草草了事,花费了代价而未达到最终目的。建立PACS
系统需要进行很好的规划、技术准备、设备和系统的论证、
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调整和改革。建立PACS的目标可以从
把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医疗质量两个方面来认识。
应该在HIS全面展开且稳定运行后,才考虑建设全院范围
的PACS。PACS主要提供病人影像学检查的影像数据,影像数
据只是病人诊疗信息的一部分。建设PACS的另一个要考虑的
重要因素是投资。由于医学影像数据量大、精度高,PACS对数
据的处理、存储、传输和显示设备性能要求很高,这类设备往
往是十分昂贵的。例如一台高分辨高精度诊断级显示器的价格
可高达10多万元。另外为了实现X 线影像数字化,还需要购置
CR(计算机化放射成像)或DR(数字化放射成像)等设备。其
次,应从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分阶段建设
PACS。目前医院的PACS 建设可分为4 个阶段:
①微型PACS,做到放射科内局部影像设备的PACS化,如
部分CT、MRI等的PACS连接。其前期投入资金少,见效快,并
可尽早地进行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②全放射科PACS,做到放射科内所有影像数字化、PACS
化连接,并合理兼容HIS、RIS,提高影像科内医教研的工作质
量和管理效率,缺点是临床科室尚不能调阅放射科的影像资
料。
③医院整体化的PACS,做到整个医院的PACS联网,并与
HIS 完成融合,真正实现全院的数字化、网络化、无片化,可
明显提高管理效率和医教研的工作质量,明显降低医院的运行
成本。
④组建本地区、跨地区广域网的PACS网络,真正实现全
社会的医学影像的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这将是PACS建设
的最终目的。 |
|
下载地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