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3-2010年)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决策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的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保障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要求,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以适应卫生改革与卫生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特制定《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 《规划》背景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战略方针,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求我们抓住机遇,顺应世界经济潮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促进我国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卫生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些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客观上要求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卫生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卫生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也能推动卫生改革的深化,已日益成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九五”以来,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实施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项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见成效;积极加强“三网一库”建设,电子政务逐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卫生、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等信息系统建设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全面实现卫生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但应该看到,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与其他行业和卫生事业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相当的差距。今后,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力争在2010年前,逐步建成比较完善的以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为重点的国家卫生信息系统,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和其他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向更深、更广、更高的方向发展。
二、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远景目标》提出的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任务,围绕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本规划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
要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信息化带动卫生事业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一网多用、资源共享。确定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要科学论证,讲究实效,充分利用国家公用数据网络资源,切忌各自为政、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卫生信息化建设具有公共产品特征,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增加投资力度。在政府引导下,在加强市场准入和监督的同时,开拓思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广泛开发、充分利用卫生信息资源,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和大众提供全方位的卫生信息服务。
(二)基本原则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标准统一、保证安全、以法治业、经济实效、因地制宜。
1、统一标准,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基本前提。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强调“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组织协调,规范卫生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功能、业务流程、数据模型和数据编码等信息标准,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信息及信息系统安全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卫生信息系统开发和建立,涉及居民健康和生命,必须把信息与系统安全放在首位,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3、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要把制订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市场进行具体运作,防止因个别人决策和认识上的错误,影响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
4、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是国家卫生总费用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经济实效原则,注重投入产出效益,不盲目追赶超前技术,防止大起大落,力图以较少的投入,产出适宜的效果。
5、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搞一刀切。要注重加大西部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促进东部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的技术援助和对口支持。
(三) 建设目标
本规划期卫生信息化建设,将通过进一步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科研教育等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适应卫生改革和发展要求,高效便捷,服务于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卫生信息化体系。
1、2010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到2010年,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卫生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信息化体系,经济发达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余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2、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
围绕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以地(市)县(区)范围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区域化卫生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
至2006年,拟建立5-8个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实现区域内各卫生系统信息网上交换、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集中存储与管理,资源共享的卫生信息化区域,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3、预防保健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在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网络覆盖面。依托国家公用数据网,完善预防、保健机构的网络功能。至2008年,在城市地区基本实现预防保健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逐步将网络延伸到乡镇卫生医疗机构。
加强预防保健领域信息资源的收集、开发和利用。制定预防保健信息收集、传输和利用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国家及地区预防保健资源、健康与疾病、妇幼保健数据库,通过预防保健信息网站,向社会和居民提供信息咨询、健康教育等服务,不断扩大信息资源利用程度,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价值。
4、卫生执法监督系统建设目标
依托国家卫生信息网,建成覆盖全国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网络系统,互连互通,实现卫生监督数据信息共享。
加强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建立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和信息标准体系。省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建立网络化信息应用系统,实现网上受理审批,监督信息公布查询等信息化应用目标。省级以下卫生监督机构,建立内部卫生监督网络化办公系统,全面使用计算机处理卫生监督业务;要广泛应用IC卡、网上监控、移动办公等信息技术,加强执法力度,杜绝人工管理的弊端,实现卫生监督的实时、动态的高效管理 。
5、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三级医院在全面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重点加强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如电子病历、数字化医学影像、医生和护士工作站等应用。有重点、有选择的先期建立10家信息化示范医院,跟踪世界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二级医院实现医院信息网络化管理,逐步建立临床信息系统。街道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加强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化建设,包括急救信息网络系统及血站信息系统等相关医疗机构信息化的建设。逐步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规范、信息标准,为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应用软件模块化发展奠定基础。加快国家和地区人体生物资源、医疗服务资源等数据库建设。
6、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加快卫生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按照国务院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建成中央、省、地市三级卫生行政部门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网站和数据库建设,促进信息发布,政务公开,网上办公,咨询服务,增强透明度和公正性。
7、发展中医药信息系统建设
根据中医药信息系统应用特点,建立适合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医疗、保健和康复信息系统。利用人工智能、信号处理和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发展中医理论研究和应用。
8、完善医学科教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完备的网络化医学文献情报数据库系统,有计划地发展医学数字图书馆系统。进一步推进医药信息学研究和应用工作,开展生命信息学研究,推进分子医学,包括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工作。加强远程医学及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设与研究。
三、 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卫生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重复投资建立各种独立的通讯网络,而是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经济效益为原则,依托国家公共数据网络和利用现有系统,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以国家卫生信息网为基础,重点抓好卫生政务信息网络、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医疗服务信息网络、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以及医学教育、医学科技信息交流、卫生专业文献检索等应用网络,
|
|